爱读书的学生
“我常说我是个木匠,不是建筑师。我的意思是我参与网站的建设,建立信息库。关于远景和未来的思考留给别人去做吧。反正我知道我想做什么,我就做。”
吉米•威尔士到底想做什么?小学时,他曾花大量的时间阅读一本名叫《World Book》的百科全书。但他一定没有想到,自己未来的事业会对传统百科全的带来巨大冲击。自2001年“Wikiedia”英文版发行以来,人们看到的是翻倍的数字:中文维基百科自2002年10月24日成立到2011年2月6日,共用3027天完成343486条条目,平均每天增加113条。截止到2011年2月14日,英文维基网站共有3558042篇文章,总页数23219174页。已经编辑444561122条,有841980个上传的文件、13964207名注册用户,包括1776名管理员,使用253种世界各国语言,远比《大英百科》还丰富。
他所做的还不止这些,闽南语维基百科、粤语维基百科、文言文维基百科,还有吴语、闽东语、赣语维基百科等等,就连我国国内网站的语言都没这么全过!还有维基新闻、维基教科书等计划也上线许久。吉米•威尔士像个“多动症”患者,天生好动,闲不下来,但凡觉得无聊的事情,一定会主动放弃,而遇到自己痴迷的想法,他将一追到底。
8年级的时候,威尔士成了全家人的骄傲,他考入了拉尔夫中学——早期支持电脑实验室及将电脑应用到教学的一所大学预备学校,也是当地的名校,对于威尔士的家庭来说那里学费非常昂贵,但能考上该校是全家人最大的梦想。何况他的母亲、祖母都是小学老师,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坚持供他学习,让从小爱读书的他初次尝到成功的滋味。
威尔士在学习上从不用家长操心,他继而在奥本大学和阿拉巴马大学分别获得金融学士和硕士学位,后来又在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主校区攻读财务学的博士课程,可惜在最后的时刻选择了放弃,没有完成论文,理由很简单——“无聊”。
随后的经历已经满布网络:威尔士在芝加哥谋到一个好职位,担任期货及期权交易员,6年的时间内,就已经赚得盆钵满,足够和妻子两人下半辈子生活。放着优越的日子不过,他又闲不住地开始创业。他没有任何宗教信仰,却是个理想主义者,说一不二,敢想就敢做,对得住自己的良心。只是再自信的人也有长吁短叹的时候,1996年,威尔士用赚来的钱成立了一家搜索网站Bomis,而该网站在2005年时出售色情照片并撰写“Bomis宝贝报告”——一个关于明星、模特和成人娱乐业的博客,他对“色情网站”的说法十分愤怒:“Bomis是男性导向的搜寻器⋯⋯若R级电影是色情,它就是色情;换句话说,不是,它不是。”尽管言辞坚定,但还是受到了不少影响,Bomis立刻获得“网络版《花花公子》”之称,他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不再管理该网站。
不愿挣钱的商人
如今还有几个网站不依靠广告挣钱?威尔士破天荒地给维基百科定了个传统——绝不商业化。威尔士带着维基百科走过十年光景,如今维基百科已经跻身全球五大受欢迎的网站之一,而且是最大的在线百科网站。曾经被人笑称为“乌合之众”的维基百科已经拥有上千万个条目,成为全球50%以上在线用户的信息来源,甚至有些条目成了学术研究的重要参考。
但凡有点经济头脑的人都知道,有如此大的用户群及影响力的网站势必成为广告投放商的香饽饽。威尔士却不愿苟同,请不要怀疑这位精通金融、财务的高材生,他十年的成长历程就可以让你心服口服。
回复该发言
吉米-威尔士:维基百科背后的梦想者
2 回复:吉米-威尔士:维基百科背后的梦想者
小不点972011-03-28 12:00:57 发表
“免费”、“全面”、“权威”、“全天”、“自由”是维基网站的关键词,没有使用和编辑的限制,24小时免费开放,这招惹了不少维基百科狂整天趴在网上,要为“人类知识宝库”作贡献。外人称他们是“维客”,而他们更喜欢称自己为“维基人”。威尔士拥有的不仅是几千名员工,而是上亿的忠实追捧者,单从这点,就让不少老板眼红。
十年前,当威尔士说出维基百科这四个字时,别人会用异样的眼光看他。现在他主动放弃更多的赚钱机会,而是将维基百科作为一种慈善机构经营。如果有热心人愿意捐助,网站上也会有捐助信息的引导。他认为只要自己的事业能够发展壮大,在某些页面上刊登广告就能带来大笔收入,但这些收入也会用来做公益事业,比如给非洲的学校提供书本等等。而且,维基百科现在的运营方式很好,有另外的“Wikia”网站有广告支持,以此带来利润。2010年12月,Wikia网站吸引了全球2100万独立访问者,页面访问量达到了27亿次,仅每月在美国的新增访问人数就有800万。
在网上打字的家伙
他就像孩子一样,只顾着自己的兴趣,从不考虑个人金钱利益。如果他在2003年不将维基百科所有知识产权和域名转到维基基金会名下,他可能早就是亿万富翁。
在创办维基百科之前,威尔士只到过加拿大、墨西哥两个国家。现在,他经常穿梭于世界的每个角落参加各种经济活动,成了典型的“空中飞人”。他个人的社交网络包括Bono、 Richard Branson、Al Gore和Jimmy Carter。
如果回忆创业之初,他更会感激第一任妻子,虽然他很少在公众场合谈及此事。在念书期间,威尔士也会到附近的杂货店打零工挣学费,他在工作时遇到了第一任妻子,是妻子让他建立Bomis网站,成为一名互联网创业者,而不是在芝加哥继续做期货交易员。
除了家庭,对于一个老板来说,优秀的员工是最大的财富。让威尔士最引以为豪的便是认识了拉里•桑格,两人由对客观主义哲学的辩论开始直到成为朋友,并探讨出 “维基”概念,即允许第三方人员创建和编辑网页。今天,该网站已经名声大振,在2011年1月15日十周年之际,跻身全球受五大受欢迎网站之列,信息条目达到1700万条,每月有400万用户关注。
虽然已经隐退二线,威尔士却仍然活跃在各个新闻版面,维基百科这个全世界人民的免费百科全书关乎每个人对知识的自由获取。说到自由,威尔士曾称维基百科是“Free”的,而Free所指的不单单是免费,更是一种自由:没有用著作权来维护其权利,而是用自由使用许可证将其公开化,不管是商用还是非商用都能够进行复制、改编、转载。威尔士让真正的自由出现在互联网上,媒体对他的报道从未停歇,他却始终保持谦逊坦然的态度看待自己所做的一切。
1.关于自己的真面目
“我只是个在互联网上打字的家伙。我会尽我全部能力去工作,就像是在英国⋯⋯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我也会保留自己的权利,并不断地自我批评。”
威尔士有过两次婚姻,与第二任妻子育有一女。现在他一个人住在佛罗里达,他的现任女友住在伦敦。平日里,他不过是穿着开领衬衫、不修边幅的男人,坐在酒店里端着水遥想更广泛的自由。
2.关于自由
“让地球上的所有人都可以自由使用的百科全书”。
维客的形成说明了一个问题,有一群热爱信息自由的人找到了梦想平台,他们曾经做了一个统计,更多贡献来自于匿名用户,而非固定的已注册用户。而且在这个活跃的群体社区中,80%是男性。
回复该发言
十年前,当威尔士说出维基百科这四个字时,别人会用异样的眼光看他。现在他主动放弃更多的赚钱机会,而是将维基百科作为一种慈善机构经营。如果有热心人愿意捐助,网站上也会有捐助信息的引导。他认为只要自己的事业能够发展壮大,在某些页面上刊登广告就能带来大笔收入,但这些收入也会用来做公益事业,比如给非洲的学校提供书本等等。而且,维基百科现在的运营方式很好,有另外的“Wikia”网站有广告支持,以此带来利润。2010年12月,Wikia网站吸引了全球2100万独立访问者,页面访问量达到了27亿次,仅每月在美国的新增访问人数就有800万。
在网上打字的家伙
他就像孩子一样,只顾着自己的兴趣,从不考虑个人金钱利益。如果他在2003年不将维基百科所有知识产权和域名转到维基基金会名下,他可能早就是亿万富翁。
在创办维基百科之前,威尔士只到过加拿大、墨西哥两个国家。现在,他经常穿梭于世界的每个角落参加各种经济活动,成了典型的“空中飞人”。他个人的社交网络包括Bono、 Richard Branson、Al Gore和Jimmy Carter。
如果回忆创业之初,他更会感激第一任妻子,虽然他很少在公众场合谈及此事。在念书期间,威尔士也会到附近的杂货店打零工挣学费,他在工作时遇到了第一任妻子,是妻子让他建立Bomis网站,成为一名互联网创业者,而不是在芝加哥继续做期货交易员。
除了家庭,对于一个老板来说,优秀的员工是最大的财富。让威尔士最引以为豪的便是认识了拉里•桑格,两人由对客观主义哲学的辩论开始直到成为朋友,并探讨出 “维基”概念,即允许第三方人员创建和编辑网页。今天,该网站已经名声大振,在2011年1月15日十周年之际,跻身全球受五大受欢迎网站之列,信息条目达到1700万条,每月有400万用户关注。
虽然已经隐退二线,威尔士却仍然活跃在各个新闻版面,维基百科这个全世界人民的免费百科全书关乎每个人对知识的自由获取。说到自由,威尔士曾称维基百科是“Free”的,而Free所指的不单单是免费,更是一种自由:没有用著作权来维护其权利,而是用自由使用许可证将其公开化,不管是商用还是非商用都能够进行复制、改编、转载。威尔士让真正的自由出现在互联网上,媒体对他的报道从未停歇,他却始终保持谦逊坦然的态度看待自己所做的一切。
1.关于自己的真面目
“我只是个在互联网上打字的家伙。我会尽我全部能力去工作,就像是在英国⋯⋯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我也会保留自己的权利,并不断地自我批评。”
威尔士有过两次婚姻,与第二任妻子育有一女。现在他一个人住在佛罗里达,他的现任女友住在伦敦。平日里,他不过是穿着开领衬衫、不修边幅的男人,坐在酒店里端着水遥想更广泛的自由。
2.关于自由
“让地球上的所有人都可以自由使用的百科全书”。
维客的形成说明了一个问题,有一群热爱信息自由的人找到了梦想平台,他们曾经做了一个统计,更多贡献来自于匿名用户,而非固定的已注册用户。而且在这个活跃的群体社区中,80%是男性。
回复该发言
3 回复:吉米-威尔士:维基百科背后的梦想者
小不点972011-03-28 12:00:57 发表
高校毕业生及教师占的比重最大,人们可以在这个平台中获得精彩内容,自由地编写、免费阅览和下载,维基百科是第一个真正做到“在知识面前,人人平等”的地方。
3.关于维基百科的可靠性
“我认为它已经被广泛使用,比任何传统的百科全书都更能得到学术界的认可。在学术论文中人们常常忘记引用《大英百科全书》,学生们也是。”
2004年,前大英百科全书主编迈克•亨利公开嘲讽维基百科犹如“公共厕所”。认为它“看上去肮脏,用的时候要多加小心;就算看着干净,也是令人产生错误的安全感”。威尔士不以为然,因为他坚信多数维客是善意的,而且网站也会加强管理。不同版本的维基百科已经形成了不同的“维基圈”,英文维基网站的条目质量较为成熟,英文社区已经拥有1000多个页面巡查和修缮程序,被保护页面可在半分钟之内恢复;在2010年全年,DNA条目有1780人次参与修订,12月末更是创下单月143次的最高修订记录,让条目在一年的时间里增加了3倍。这样的修缮每天都在维基社区内发生着,“人多力量大”的优势充分体现出来,会有人不断地参与修订和交流。
4.关于维基解密
“我想与维基解密划清界限,希望他们不要使用这个名字,他们并不是维基模式。不幸的是,他们最早出名的原因就是因为用了维基这个词。”
“我认为,敏感信息需要经过负责任的记者加以筛选才能公开。这比直接把所有信息都放到网上,然后导致部分人因此丧命要好得多。”
2010年“维基”成了关键词,阿桑奇带着维基解密大闹信息自由主义,这让威尔士伤透了脑筋,同是征求信息自由,同是依靠互联网吃饭的人,就这么莫名其妙地被联系到一起。他很想与之划清界限,并指责阿桑奇的做法会给更多人带来生命威胁。包括那些在阿富汗工作的民间团体的“好心人”,因为如果他们在泄密的文件中被提到,其生活就会受到影响。
5.关于维基百科的未来
“更多的语言,更多的信息,更高的质量。”
发展小语种是威尔士目前最关心的问题,他希望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能畅通无阻地使用维基百科,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获取丰富的知识。威尔士想告诉所有关心维基百科的人,维基百科会一如既往地提供更加广阔的视野并加强社区工作;他曾表示在未来的5至10年内,中文版维基百科的知识含量要上升至前5位。他希望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这是一份非常崇高而且有意思的事情,还可从中遇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在相互辩论中寻求真理。
姓名:吉米•威尔士(Jimmy Wales)
出生日期:1966年8月7日
祖籍:美国阿拉巴马州亨茨维尔
先居住地:圣彼得堡,佛罗里达州
婚姻状况:两次婚姻,第二次婚姻中有一女儿
网名:神保(Jimbo)
母校:母校奥本大学
亚拉巴马大学
印第安纳布卢明顿大学
工作经历:
1989年,从奥本大学的金融系毕业,攻读印第安那大学的经济学博士学位
1992年—1996年,经营了一个名为“客观主义哲学讨论”的网络论坛
1994年,决定从商,并前往芝加哥发展
1996年,他成立了搜寻网站Bomis
1998年,移居圣地亚哥并开了一家网络公司
1999年10月,价值1250美元的32卷本《大英百科全书》全部上网,供人们免费查询与下载。
2000年3月,推出线上百科全书计划,称为Nupedia(即维基百科的前身)
2001年1月,英文版的维基百科全书正式问世了
2004年至今,Wikia的公司董事长
2003年6月—2006年10月,维基媒体基金会主席
2006年10月至今,维基媒体基金会名誉主席
追崇:艾茵•兰德的客观主义哲学
回复该发言
3.关于维基百科的可靠性
“我认为它已经被广泛使用,比任何传统的百科全书都更能得到学术界的认可。在学术论文中人们常常忘记引用《大英百科全书》,学生们也是。”
2004年,前大英百科全书主编迈克•亨利公开嘲讽维基百科犹如“公共厕所”。认为它“看上去肮脏,用的时候要多加小心;就算看着干净,也是令人产生错误的安全感”。威尔士不以为然,因为他坚信多数维客是善意的,而且网站也会加强管理。不同版本的维基百科已经形成了不同的“维基圈”,英文维基网站的条目质量较为成熟,英文社区已经拥有1000多个页面巡查和修缮程序,被保护页面可在半分钟之内恢复;在2010年全年,DNA条目有1780人次参与修订,12月末更是创下单月143次的最高修订记录,让条目在一年的时间里增加了3倍。这样的修缮每天都在维基社区内发生着,“人多力量大”的优势充分体现出来,会有人不断地参与修订和交流。
4.关于维基解密
“我想与维基解密划清界限,希望他们不要使用这个名字,他们并不是维基模式。不幸的是,他们最早出名的原因就是因为用了维基这个词。”
“我认为,敏感信息需要经过负责任的记者加以筛选才能公开。这比直接把所有信息都放到网上,然后导致部分人因此丧命要好得多。”
2010年“维基”成了关键词,阿桑奇带着维基解密大闹信息自由主义,这让威尔士伤透了脑筋,同是征求信息自由,同是依靠互联网吃饭的人,就这么莫名其妙地被联系到一起。他很想与之划清界限,并指责阿桑奇的做法会给更多人带来生命威胁。包括那些在阿富汗工作的民间团体的“好心人”,因为如果他们在泄密的文件中被提到,其生活就会受到影响。
5.关于维基百科的未来
“更多的语言,更多的信息,更高的质量。”
发展小语种是威尔士目前最关心的问题,他希望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能畅通无阻地使用维基百科,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获取丰富的知识。威尔士想告诉所有关心维基百科的人,维基百科会一如既往地提供更加广阔的视野并加强社区工作;他曾表示在未来的5至10年内,中文版维基百科的知识含量要上升至前5位。他希望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这是一份非常崇高而且有意思的事情,还可从中遇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在相互辩论中寻求真理。
姓名:吉米•威尔士(Jimmy Wales)
出生日期:1966年8月7日
祖籍:美国阿拉巴马州亨茨维尔
先居住地:圣彼得堡,佛罗里达州
婚姻状况:两次婚姻,第二次婚姻中有一女儿
网名:神保(Jimbo)
母校:母校奥本大学
亚拉巴马大学
印第安纳布卢明顿大学
工作经历:
1989年,从奥本大学的金融系毕业,攻读印第安那大学的经济学博士学位
1992年—1996年,经营了一个名为“客观主义哲学讨论”的网络论坛
1994年,决定从商,并前往芝加哥发展
1996年,他成立了搜寻网站Bomis
1998年,移居圣地亚哥并开了一家网络公司
1999年10月,价值1250美元的32卷本《大英百科全书》全部上网,供人们免费查询与下载。
2000年3月,推出线上百科全书计划,称为Nupedia(即维基百科的前身)
2001年1月,英文版的维基百科全书正式问世了
2004年至今,Wikia的公司董事长
2003年6月—2006年10月,维基媒体基金会主席
2006年10月至今,维基媒体基金会名誉主席
追崇:艾茵•兰德的客观主义哲学
回复该发言
共有4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