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汽集团的产业规划中,大力发展乘用车自主品牌被“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对于负责其乘用车营销和海外业务的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海洋来说,即将发布的微客品牌和年底下线的萨博平台自主中高端乘用车将是这一重要位置的“主角”。
面对来自于合资品牌和成熟自主品牌产品的双重挤压,董海洋在接受网易汽车专访时坦承“压力很大”。“干自主的没有压力,那他在说谎,或者他没有说真话”,谈到压力时,董海洋同时对合资企业搞自主品牌提出质疑,他认为合资企业做所谓自主产品仅为现有合资平台产品的改造,不需要投入研发,对本土自主品牌来说将是一场“不公平的游戏”。
此外董海洋向网易汽车透露,除了3月29日将发布的中高端微型客车BC306Z和即将上市的两门硬派小吉普B40,基于博知识产权基础上的北汽集团自主品牌中高端乘用车,将在2011年下线并于2012年批量上市。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海洋接受网易汽车专访
以下为访谈实录
网易汽车:合资搞自主对本土自主品牌有什么影响吗?
董海洋:影响?肯定短期会很大。而且我觉得肯定不是什么好的影响。合资品牌做自主,实际上是一种品牌策略。一般品牌有主力品牌,有一个侧翼品牌。举个例子,像潘婷,就是高端品牌。后来发现高端品牌受低价骚扰。就做了一个低价格的,叫海飞丝,这是侧翼品牌,来保护它的主力品牌。
比如说一款车,在中国卖到20万,不可能进入10万块的市场。但是换一个名字,利用原来的技术,也不用再投入了,这样整个投入很小,利用的是老技术、老车型,翻翻新,换个新名字,这样直接受伤害的是中国的自主品牌。
作为个局内人,三方博弈来说,从合资企业来说,或者从政府来说,或者是外商投资来说是一个双赢的事情。但是从外面来看,中国自主品牌受到伤害了。
因为中国自主品牌也不能说大家没有努力,也不能说大家是扶不起来的阿斗。大家在做的时候,因为汽车需要很长时间的,成为一个大师需要多年的磨炼。如果在过程中有了一种这样的东西,肯定很好。尤其中国消费者对品牌还比较迷信的时候,因为汽车是一个信息严重不对称的产品。你去买汽车根本不知道汽车有什么技术,说了你也不知道,你也不会修。所以这种情况下,就靠牌子。合资品牌好,这样一误导的话,会影响中国消费者对自主品牌的消费信心。
中国大部分合资企业本质是组装厂 市场换技术不成立
网易汽车:您认为政府应当如何看待合资与自主汽车的关系?如何把握对自主品牌和合资自主产品的扶植政策?
董海洋:反过来说,中国为什么要成立合资公司?为什么搞汽车要搞合资?你正在初始是想以市场换技术,引进技术。如果这种方式的话,就没有引进技术。你合资企业有研发吗?有独立研发体系吗?有质保体系吗?没有。中国的汽车合资企业大部分不过就是一个组装厂而已。这样的话,你怎么能来培育中国的自主汽车?你可以说哪个合资企业就有了自主研发能力?包括现在最成功的合资企业,你让他独立设计一款车,不都是还没有断奶的孩子吗?中国自主汽车需要这种断奶之后独立生产的能力。这种依靠别人输血是培养不起来的。
网易汽车:中国汽车业的自主强大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努力?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