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世纪》周刊总第443期封面
位于城郊东南角杨春湖附近,距离汉口中心区约30公里的武汉高铁车站气势非凡:落地玻璃幕墙,屋顶由数个大小不一的弧型连接,寓意“千年黄鹤”。一条高架车道横空通到二层——像机场候机楼一样,武汉高铁站分两层,上层为出发大厅,下层为到达大厅。车站共建有20条到发线,11个站台,其规模和气派相比城市另一角的天河机场毫不逊色。
这个总建筑面积35.5万平方米,投资额超过40亿元的新高铁客运站,连接着“中国世界纪录协会”选出的“目前中国里程最长、技术标准最高、投资最大、票价最高的铁路客运专线”——武广客运专线。这条专线也是规划中的京广客运专线的南段。
在这个光鲜亮丽的新高铁车站里,看不到扎堆围坐在地上或行李铺盖上一边抽烟一边高声打牌的农民工们;或是脸冻得通红、流着鼻涕、穿着开裆裤在候车室过道中玩耍的小孩,以及一边看孩子一边守着大包小包的农村妇女;也看不到随地乱扔的果皮纸屑、泛着刺鼻气味的洗手间,以及喧嚣和拥挤。
这里干净、明亮、宽敞,甚至有些冷清。
武汉高铁车站仅仅是中国过去短短几年时间里建成投入使用的近295座新型“现代化铁路客站”之一。这些富丽堂皇的新火车站和写着“和谐号”的子弹头新高速列车正迅速改变着世界对中国铁路过往落后、拥挤而杂乱的印象。不少西方观察人士在惊叹的同时不免担忧——中国在不到十年时间里建成的高速铁路里程超过了西方发达国家在过去近半个世纪里新建高铁里程的总和。中国已经向许多国家输出自己规模化的高铁技术和制造能力,包括美国。
虽然还没能像日本新干线那样被印在明信片上,但在中国,高铁被赋予了现代化、高新技术、经济实力、国际竞争力、自主创新能力等等内涵。
高铁支持者赞叹它更快、更好、更舒适,也认为“对基础设施的投资永远没错”,称中国和其他国家经验证明,这种投资总是会带动沿线区域经济的大发展,超前也没关系。
反对者则批评高铁是“给富人坐的列车”,认为“建设铁路高速客运专线”存在“战略定位的误区”,导致严重的市场风险、债务风险和金融风险。更重要的是,存在着“违背科学发展规律的技术风险”。
无论支持还是反对,高铁列车在几乎没有经过正式公开讨论的情况下,就轰隆隆发动了。
被称为“中国高铁之父”的原铁道部长刘志军,没有坚持到宏伟的高铁客运网修成的一刻,就因贪腐下台。一个“中国式发展定律”再次被验证:由政府主导投资的基础设施项目越大,腐败的机会和空间也越大。
随之而来的,是一个目前还没有曝光、但通常与腐败如影随形的问题——安全。高铁大跃进带来的普遍的抢工期加剧了质量危机。另一个已经在发生、却被严重忽略的事实是:随着高铁线路的开通,越来越多的票价便宜的线路在消失;在速度的追求下,很多过去通铁路的地方也正被挤出铁路的版图。在垄断体制下发展起来的高铁,已经而且将要更大范围地蚕食消费者在铁路上的选择空间。如果“四纵四横”的高铁网络最终建成,每一个为高铁埋单的消费者、纳税人还有多少选择?
第三条路
上世纪90年代在选择未来铁路新线建设方案时,选择有三:一是建传统铁路跑客运;二是建传统铁路跑货运;三是建高速客运铁路
高铁——高速铁路——这一概念在中国出现,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为解决铁路运能紧张问题,铁道部就两条繁忙干线——京沪线和秦沈线提出客货分线的试点方案。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