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家将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这对于广大低收入家庭以及中等偏下收入家庭来说这无疑是个福音。保障房建设体现了中央政府惠民生、促和谐、追求社会公平的一种努力。然而,就目前的体制来说,如何在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分配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仍然是一大难题。
日前,深圳市就曝出有人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企图骗取保障性住房的消息。
据介绍,截至3月24日,深圳市已经先后两次向涉嫌违规的45个申请家庭发出处罚预告通知书;第二批涉嫌作假的共25名保障房申请人,有11人曾有买房记录或有私房宅基地;有18人家庭资产超过32万元的限额,其中又有4个申请人的资产在100万元以上,家庭资产最多的何某竟然达到300多万元。
家庭资产300万以上还要骗取保障性住房,人类的贪婪本性真的不可低估。
对于骗取保障性住房的现象来说,它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近年来,我们就不断听说有人孩子自费出国留学了,家长还在国内申请低保。还有的家庭已经拥有好几套住房,仍然在享受福利分房。
深圳的骗购保障房案让我们有理由追问:其他城市是否也有类似现象?是否都能够像深圳一样公开查处?如何进一步防范手段更加“高明”的骗购保障房现象?
针对深圳市对于骗取保障性住房者仅仅是处以5000元的罚款,以及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的处罚,不少人质疑处罚太轻,担心这将导致违法成本过低。的确,这种担心并不是多余的。对于一个拥有上百万家产的人来说,5000元的罚款真是小菜一碟。
由此可见,对于保障性住房的监督来说,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
在保障房建设和分配过程中,如果监督不到位,就有可能滋生大量的腐败现象,从而造成新的、更大的不公平。在目前房地产行业普遍不景气的形势下,建筑行业正遭受“池鱼之殃”。而这时的保障房建设,无疑是一块诱人的蛋糕。首先,工程谁来做?如何在保证低成本、高质量的前提下保证公正性?
我们认为,除了要有一套好的制度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广泛接受社会监督。防止暗箱操作。前期要依照程序公开招标,杜绝权力介入;中期要做好质量监督,防止偷工减料;后期要做好分配资格的鉴定,甄别申购者的家庭收入水平,确保客观公平。
事实上,这一切担心绝不是多余的。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