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木兰

2010年7月,“基金会中心网”上线,但至今对基金会信息的收集工作仍进展缓慢。2011年初,民政部开始支持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建立一个基金会信息网。从民间到官方,外力的推动将促使中国基金会的信息披露模式发生怎样的改变?
自律难行
对于很多NGO来讲,三月份的“深交会(中国-深圳2011年公益项目交流展示会)”都更像是一场老朋友聚会。而作为承办单位的参会代表,基金会中心网首席运营官陶泽只在深圳呆了一天。他已经达到了此行的目的:“见了几个基金会理事级别的人,在现场演示了网站的功能。”
3月4日,深圳市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马宏来到基金会中心网的展示区,陶泽特意选择了“对比分析”这一功能进行展示,在对比图上,深圳市青基会与广东省青基会的总资产、行政办公支出等信息均通过两条曲线表现,一目了然。
马宏又随机搜索了几家深圳市基金会的基本情况,发现有的没有理事会名单,便告诉随行人员:这些信息都应该补全,否则显得我们不够透明。
这让陶泽很兴奋。“以后再给深圳的基金会打电话时,就可以说你们马局长认可我们这个基金会信息披露平台,希望你们配合。”与各基金会理事们沟通的道理也一样,来自领导层面的认可无疑会使他的工作更为便捷。
在2月末召开的理事会上,陶泽刚刚向理事和出资方汇报了基金会中心网半年的工作成绩:与7月初网站刚上线时对比,数据库中有名录的基金会数量由1857家增加到2093家,其中:地址、电话、成立时间、电子邮件、网址等基本信息的完整度综合提升30%;财务信息也就是年度工作报告完整度提升70%,其中2009年度的年报信息最多,共采集到1329家,2005年最少,仅为291家;提供标准项目的基金会数量由24家上升到52家,项目数量上升至1162个。
这些物理性数字的背后,是陶泽和他的伙伴们与基金会或民管局4000次以上电话沟通、5000次以上邮件发放、4000封以上信件沟通的机械劳动。而对于出资方来讲,则是15名全职员工、2名长期志愿者、300万人民币的投入。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南都公益基金会、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等国内的发起单位不同,盖茨基金会的5万美金和福特基金会的20万美金是在网站上线后,通过项目申请的方式进行的捐赠。
2010年7月8日,基金会中心网上线。300多位国内外嘉宾和几十家媒体到场,雷声很大。经历了一个礼拜的大肆宣传,作为基金会中心网理事长的徐永光告诉工作人员“网站传播的事暂时可以放一放”,他深知“信息量”是这个以“建立基金会行业信息披露平台”为使命的网站的生存之本:“如果信息太少了,怕别人感觉上当,那就麻烦了”。
收集工作繁琐又进展缓慢。2010年12月2日,由于“启动运行时间较短,采集信息的渠道和能力有限,所采集到和披露的基金会信息远远无法达到政府、公众和基金会行业走向透明的要求”,基金会中心网又组织了一次“点亮中国,传播大爱”的宣传活动。徐永光的期待是,通过这次活动“全国基金会积极响应,补足自2005年以来尚未公示的历年年度工作报告”。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