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
  • |
  • 相册
  • |
  • 博客
  • |
  • 爽吧
  • |
  • 点评

团购的其他话题……

返回团购……


我收藏的爽吧……


买6次短期产品收益不足3% 频繁换手增加闲置成本

1 买6次短期产品收益不足3% 频繁换手增加闲置成本
li1371352011-03-29 15:55:36 发表
资金占用时间少、收益率还很诱人 具备收益性和流动性优势的短期、超短期理财产品自从问世,一直备受市民热捧。尤其是在加息预期愈加强烈的近一年时间里,3个月以内的短期理财产品,甚至投资期限只有1天、3天或者7天的超短期理财产品,屡屡出现被“秒杀”的购买盛况。
不少热衷于购买短期、超短期理财产品的市民一直这样认为:“投资期限为一个月的短期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都不错,连续购买6期的话,收益水平一定会高过购买一次半年期理财产品。”事实果真如此吗?
上周五,在成都商报与四川省银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与银行面对面”活动中,某中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个金部负责人表示,目前不少客户都陷入了购买短期理财产品的误区,以为频繁购买会提高收益水平,但事实并非如此 也许您连续购买了好几期理财产品后的收益,还不如一次性购买累计期限的理财产品划算。
市民不解:
半年买6次 收益不足3%
市民李先生是位投资爱好者,同时在好几家银行买了多款理财产品。自从听说银行要进入加息通道后,为了追求高收益,李先生放弃了以前热衷的长期理财产品,转而“进军”短期和超短期理财产品。
半年前,李先生通过朋友介绍,在某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购买了一期20天的短期理财产品,到期后获得了2.2%的年化收益率。从那之后,李先生似乎尝到了短期理财产品的“甜头”,开始频繁的申购赎回,半年内连买了6期,“最短的有5天的,最长的有1个月的,每个产品的年化收益率都超过了2%,高的甚至达到4%左右。”
虽然每期的收益都不错,但在谈到投资的总收益时,李先生却显得有些郁闷。他告诉成都商报记者,连续倒腾了6期之后,他投入的50万元只为自己赚回了1.3万元,“实际拿到手的收益率才2.6%左右,连3%都达不到。”与此同时,李先生的一位朋友一次性购买了半年期理财产品,到期后收益率超过4%,他的实际收益比李先生多了五六千元。
行家释疑:
频繁换手 闲置成本增加
“一些市民四处打听,哪家银行的短期理财产品收益高,就把钱转到哪家银行去。虽然这些产品的收益率不低,但由于资金转来转去闲置成本增加,最后收益反而不如购买一个同等期限的中长期理财产品!”某中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部负责人在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是因为李先生在购买连续多期理财产品时,忽略了“隐藏”在理财产品投资期限之外的“在途时间” 即产品申购前和赎回后的时间。而“在途时间”使得资金的闲置成本增加,拉低了投资者的实际收益水平。
该负责人透露,理财产品一般都有募集期、起息日、到期日、清算日及支付日等几个关键日期。只有从起息日才开始真正计算产品收益率,因此投资者在购买和赎回理财产品时就存在一段时间的“时间差”。例如,有些产品虽然投资期限是7天,但投资者真正可以将收益和本金拿到手后的实际天数,有可能会增加到10天甚至更多;而一个月的产品,这一过程最多时可能会超过40天。
“这些多出来的天数就是资金的 在途时间 。”该负责人表示,虽然短期产品在投资期限内会按照实际投资效果计算收益,但资金在投资期限前后的“在途时间”里,则只能按照活期存款计算利率。因此,这样算下来,李先生这笔资金每换手一次,就会产生一前一后两段时间差,6期产品的“在途时间”加起来,大约有一个月甚至更多的时间都只是在以活期计算利息,资金的闲置时间较长,分摊到半年中的收益大幅降低也在情理之中。
投资建议:
弄清自身的流动性需求
回复该发言
2 回复:买6次短期产品收益不足3% 频繁换手增加闲置成本
li1371352011-03-29 15:55:36 发表
事实上,像李先生这样“频繁换手购买短期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并不在少数。某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个人业务部主管告诉成都商报记者,随着银行短期理财产品发行量的剧增,以及加息预期的愈发强烈,现在有不少客户喜欢追求短期高收益产品,经常把资金从这家银行转到那家银行,有的投资者甚至一个月都要折腾两三次,“其实这是投资理财产品的一个误区,这样频繁换手的结果,往往取得的收益会得不偿失。”
那么,投资者应该如何保持投资稳健,应对市面上短期高收益理财产品的诱惑呢?该主管建议说:投资必须做到“知己知彼”,投资者首先要弄清楚这笔资金的使用期限是多长时间,“如果投资者在资金方面有流动性需求,那么购买短期理财产品当然是最好的选择”;如果投资者像李先生那样,并不存在对资金流动性的需求,仅仅是为了博取高收益,那么选择“在途时间”少的同期限中长期理财产品,肯定比选择“在途时间长”、需多次换手的短期、超短期理财产品来得更划算。
此外,他提醒说,目前各商业银行发售的短期理财产品差异较大,在购买、赎回期限和产品收益上有诸多不同,建议投资者一定要保持冷静的头脑,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结合自身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理财产品。“尤其是不要忽略相关风险,仔细留意理财产品说明书中提到的 潜在风险 或 投资风险 等内容,提前做好心理准备,避免掉进投资陷阱,遭受本金或收益的损失。”
回复该发言
共有2帖子
图片链接:
插入图片  取消
视频链接:
插入视频  取消
音乐链接:
插入音乐  取消
内容: 图片视频音乐
  发帖赢积分  快捷键 Ctrl+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