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将是中国推进场外市场建设的着力点。从境外成熟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来看,通常是从无组织的分散的交易市场开始,接着是建立场内交易市场,最后再发展有组织的统一的场外交易市场。中国的场外交易市场已经经历了无序市场、建立“老三板”、再到建立“新三板”的过程。“老三板”旨在解决A、B股退市公司以及原STAQ和NET系统挂牌公司的流通问题,不具备融资功能,而“新三板”则是定位于“为高科技高成长企业提供投融资平台”。目前,中国正处于进行以“新三板”为着力点推进场外市场建设的阶段。
发展有组织的统一的场外交易市场是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一环。我们认为,未来改革的方向应包括:1、增加“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2、结合实际探索灵活多样的交易方式并根据运行情况加以调整;3、放宽投资者资格限制,扩大市场投资主体;4、探索适当的转板制度,构建互补、有序的资本市场体系。
推进场外市场建设不会对既有市场造成太大冲击。主要理由包括:1、“新三板”挂牌公司大多属于高成长、高风险企业,投资者要求较低的估值作为风险补偿。创业板公司相对经营期限更长,收入和盈利也已达到了一定规模。因此,总体而言,创业板公司的风险小于“新三板”挂牌公司,投资者对“新三板”的投资所要求的风险补偿也将高于投资创业板所要求的风险补偿;2、“新三板”应该同时具有满足小型企业投融资和孕育高层次资本市场备选企业的功能。达到高层次资本市场上市标准的公司都会选择向上转板;3、不会有自动和无条件的转板机制;4、“新三板”应定位为一个有管理的“公开的”私募资本市场。因此我们认为,“新三板”扩容和改革对高层次资本市场的资金分流效应将十分有限,“新三板”市场的流动性也应该会大大低于场内交易市场。
推进场外市场建设将带来三大板块的投资机会。受益的先后顺序和确定性排序将是园区类上市公司、创投类上市公司和上市证券公司。我们判断,首批扩大试点的高新区很可能是确定为“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科技园区”的6大高新区(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深圳、武汉东湖、西安和成都)和天津。有望受益的上市公司包括中关村、电子城、张江高科、东湖高新、高新发展和海泰发展。其他规模较大、实力较强、区内企业符合“新三板”挂牌条件较多的园区还包括广州、苏州、南京和杭州等,有望受益的上市公司有苏州高新。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