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华社3月28日电业内人士及专家指出,近几年的市场经验表明,房价在春季的上涨幅度在全年涨幅中往往占了相当大比重。当前,应警惕部分城市房地产再现春季快涨势头,持续加码的调控政策能否奏效,关键看地方政府的执行是否到位。
北京仅一成银行家看跌
央行营业管理部28日发布的2011年第一季度北京银行家、企业家问卷调查,对银行家的房价预期首次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37.3%的银行家看涨下季房价,13.3%的银行家看跌。
瑞银证券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在同一天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中写道,短期内房价不太可能出现大幅下跌,房地产泡沫破灭的风险很小。汪涛指出,从房价(及其衍生出的房价收入比等)、建设活动和居民部门的负债率等指标看,中国目前尚没有形成大的全国性的房地产泡沫。
“持续的房地产调控不太可能造成房地产建设活动大幅下滑——政府正通过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来抵消商品房限购政策的影响。今年及明年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增长将足以抵消商品房建设可能出现的疲弱。”报告进一步指出,“由于购房杠杆水平相对较低、收入快速增长,再加上对未来房价上涨的预期仍然强劲,短期内房价也不太可能出现大幅下跌。”
限购影响仍需观察半年
山东经济学院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郭松海说:“限购令实施只有一个月的时间,现在还不能期待房价很快降下来,但是只要有效控制了市场成交量,同时继续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和廉租房的市场供应,将对房价的松动起到影响,不过这一影响到底如何,仍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
福州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王阿忠认为,眼下正是考验地方限购政策成效的关键时期。在目前已经执行限购的城市中,大部分城市仍允许居民可再新购一套住房,但该政策存在一些模煳地带亟待明确。比如包括福州、厦门在内的大多数已执行限购政策的城市对已有两套住房家庭,卖掉一套后再买一套算不算在限购范围内都未有明确的可操作细则。
福建省社科院研究员徐峰指出,地方政府不能过度寄望于保障房就是“高房价终结者”,保障房和商品住房是面向完全不同的群体,前者针对的是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各地只有扩大住房市场的有效供应,尽快改善目前房地产市场高端商品住宅过多而普通商品住宅稀缺的局面,特别是加大中小户型供应,才能遏制房价快速上涨。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李铁岗建议,地方政府要适时调整自己的土地收益预期,改变过分依赖土地的思想,并将增加土地有效供给当做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手段,减弱房产推动经济的作用,在“十二五”期间投入更多的土地到保障性住房建设中。
“十二五”调控将常态化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童悦仲28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指出,“十二五”期间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控将常态化。
童悦仲认为,“十二五”期间房地产市场调控将主要采用四大手段:一是落实差别化信贷、税收政策,调整完善房地产相关税收政策,提高房地产持有环节的成本,遏制投机投资性购房;二是“十二五”期间全国将建设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将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率从目前的7.8%提高到20%;三是增加有效供给,重点是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四是建立健全考核问责机制,明确地方政府在控制房价方面的责任,实行巡查、约谈等措施。
回复该发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