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尽管该公司为济源双汇的检测手续形同虚设向公众道歉,但在多个场合,双汇集团高管却强调自己是“代人受过”,真正的罪魁祸首是生猪养殖业秩序混乱和动物检验检疫标准过于宽松。“瘦肉精”事件之所以发生,涉事企业的责任不容推托。双汇作为行业中的龙头之一,万隆作为掌门人,对问题不会不了解,也不会不知道“瘦肉精”的“行情”。
济源双汇17头生猪确认含“瘦肉精”
“瘦肉精”事件经媒体曝光后,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生猪待宰圈的存栏生猪随即封存。济源市畜牧局副局长李林告诉记者,在这批总数为689头的生猪中,经普检后发现有19头“瘦肉精”疑似阳性生猪,最终17头被确认。目前,有关方面对“瘦肉精”猪及其余存栏生猪一并进行了无害化处理。
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介绍,目前集团的自建养猪场一年出栏生猪约为30万头。而其官方网站资料显示,集团每年消化生猪在3000万头。换句话说,这家号称国内最大的肉制品加工企业每年肉类深加工所需的绝大多数原料,都来源于基地以外的各种规模的养殖场(户),甚至是散养户。
双汇集团在短短的20多年内,年销售收入从不足1000万元发展至突破500亿元,与大量中小养猪户的低成本对接功不可没。但只满足于继续牟取这种落后产业模式下的利润,而对其间潜伏的危机视而不见,或存在侥幸心理,无异于饮鸩止渴。
双汇销售损失每天超一亿
“瘦肉精”犹如一记重拳,击中了全国最大的肉制品企业双汇。日前,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10天来双汇销售已经损失10亿元。然而,“瘦肉精”事件对于双汇的影响还远不止于此。
在央视曝光“瘦肉精”事件过去10天后,各地下架双汇产品的消息依然不绝于耳。万隆表示,受央视报道的影响,双汇的市场受到冲击,部分地区产品下架,企业的市场、品牌信誉和经济效益包括资本市场都遭受到了较大的损失。他说:“3月15日双汇股票跌停,市值蒸发103亿元。3月15日起到25日,10天时间即影响销售10多亿元。”也就是说,双汇销售额每天损失超1亿元。
记者查阅双汇上市公司双汇发展2009年的年报发现,当年双汇实现销售收入400.7亿元,以平均值计算,其1天的销售额约为1.097亿元。由此可见,截至目前,双汇销售几乎停滞。
出事将猪农拉出来顶罪
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上周表示,“双汇不会成为第二个鹿”。他的理由是,此次双汇“瘦肉精”事件与当年三鹿“三聚氰胺”事件有本质上的区别,“首先,瘦肉精是上游产业链存在问题;其二,瘦肉精事件主要是由于抽检标准有漏洞;第三,双汇产品经得起检验。”双汇还表示,要加大养殖业的发展,自己养更多的猪。
值得咂摸的是:双汇“瘦肉精”丑闻,最关键的问题出在哪个环节?“双汇亲自养猪可以杜绝瘦肉精”这一逻辑成立的假设前提无疑是:双汇在这次的瘦肉精事件中充当了一个无辜受害者、受骗者的角色。从而,“亲自养猪”才能避免继续被养殖户蒙蔽、“杜绝瘦肉精”。那么,事实是否如此呢?从已曝光的情况看,恐怕并没这么简单。
双汇称流通把关不严致瘦肉精事件 猪农驳是"被迫用药"
日前,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约见部分“核心媒体”,并提到“瘦肉精事件是上游产业链中养殖环节出现的问题,济源双汇的猪源是在流通环节因为把关不严流入企业”。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