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峰(微博)。
(文/爱地人)3月26日晚,上海大舞台,汪峰用一场从票房到现场表现都堪称完美的演唱会证明了自己,也证明了摇滚乐在商业市场上的价值。恰恰在上周,一篇流传于微博上名为《中国本土摇滚票房完胜欧美天王巨星》的文章,也试图在用几个个案证明中国本土摇滚乐的强大票房号召力,该文发表后在网上引起了巨大的争议,那么中国本土摇滚真得已经可以完胜欧美天王巨星了吗?也许我们应该先来看看摇滚乐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摇滚乐当然是舶来品,这一点你就算去问崔健、问罗大佑,这两位个性鲜明文化归属感强烈的音乐人,都会明确告诉你:是的,摇滚乐不是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才是!
既然是舶来品,而摇滚乐本身在这个时代也属于商品,那么似乎它也可以同样和其它商品进行类比,比如汽车。意系、日系、德系、美系、法系,车友们总是会在各大论坛上,为谁是世界最强车争取面红耳赤。而汽车消费者也会有首次置车的过程中,为不知道购置哪个车系而变得茫然。但比较肯定的是,在经济宽裕的情况下,似乎没人会将国产车作为考虑的目标,虽然这背后包含着民族工业的复兴期望,以及民族自尊心等内容。但作为一种舶来品,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民族造车业,由于还离不开借鉴甚至抄袭海外汽车工业的阶段,也让民族汽车仅仅只剩下廉价这一优势可言。
而在摇滚乐方面呢?没人认为崔健比BobDylan更经典,也没人认为“唐朝”和“黑豹”比TheBeatles及TheRollingStones更NB。但绝大多数中国歌迷(在没有留洋背景、缺乏欧美文化全面认知的群体中,其比例甚至可以达到全部的程度),却一边只是把BobDylan、TheBeatels和PinkFloyd等欧美经典摇滚音乐人和乐队在神坛供着,时时不忘念叨他们的好、他们的经典、他们的传奇,但一边却又总是只能在崔健、“唐朝”、“黑豹”、“魔岩三杰”和Beyond的音乐里,才能找到真正的共鸣。同样是商品,这就是有着文化载体功能的摇滚乐,和纯粹的汽车产品不同的地方。后者只需被动享受,而前者则更需要一种互动和共鸣,才能产生火花。
不看书本、单凭记忆,说到摇滚乐历史上最为经典的大型演唱会,绝大多数中国的摇滚乐迷,首先会想到的,就是1994年香港红磡的“摇滚中国乐势力”演唱会,去年“怒放摇滚”的群星演唱会,以及香港乐队Beyond大大小小的数次演唱会,但与此同时,也同样会对Nirvana乐队于1994年的纽约不插电演唱会,以及1969年的伍德斯托克音乐节等著名演出如数家珍。中国摇滚乐迷一直以来“国产化”的趋向,除了没能赶上那个时代之外,无法亲历摇滚现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要知道死在舞台上,可是每个真正的Rocker的心愿。
因此,近十年来从RogerWaters到TheRollingStones,从EricClapton到Eagles等诸多摇滚明星来中国内地的演出,既可以说是中国摇滚乐迷的一种迟到的补习,也可以说是一种圆梦。而由于其中有着文化和语言甚至经济能力的约束,因此,很多时候这些欧美摇滚明星在中国演出市场的或成或败,也并不能因此被看作是评判中国摇滚乐好坏的标准。因为单纯从语言这一个角度而言,中国摇滚和欧美摇滚在中国国内,往往拥有着两个截然不同的受众群,其重叠的比例甚至不会太高。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