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伟菁与旗下艺人周笔畅。
据《天天新报》报道,一场关于版权的仗,越来越多音乐人正揭竿而起,高晓松、张亚东等组成的“华语音乐作者维权联盟”更让这场战役硝烟弥漫。金牌大风中国区暨台湾地区总裁黄伟菁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应得利润必须要还给从业人员,才能推动音乐品质的进步。她坚信中国音乐产业处于黎明前的黑暗,不过何时到尽头并不知道:“有机会拿到钱,不过什么时候拿到没把握。”
越赚钱的歌手损失越大
应得利益必须还给创作人
面对一个不景气的行业,一种无规则的游戏,金牌大风中国区暨台湾地区总裁黄伟菁,却仍然逆世道而行不惜重金,无视唱片界发愁的“回本”问题。以周笔畅4月6日即将发行的“唱歌去旅行”巡演北京站演唱会LIVE DVD为例,全场30首歌曲中包括众多之前公司的作品以及翻唱的作品。金牌大风在北京站个唱结束后,便开始着手向这些作品的版权公司逐一接洽发行版权的事宜,前后花费近半年时间,最终掷近7位数重金买下了所有重要歌曲的发行权,其中包括了周笔畅在天娱时期的《笔记》,乐林时期的《风筝》、《号码》、《一周年》、《毒蘑菇》、《浏阳河2008》以及在演唱会上翻唱王菲的《迷魂计》、陈奕迅的《浮夸》、《爱是怀疑》等。以目前的市场大环境,光是买发行版权就耗如此巨资,这张LIVE DVD就算有一个很好的销量,预计也很难收回成本。
“我说真的,我们演唱会的投资太大了,真的很难赚什么钱,连笔笔(周笔畅)都几乎没有拿唱酬。我们全部的钱都砸在里面,演唱会舞美陈设的立方体以前没有人用过,它不能折叠,每个城市之间运送费接近三倍价钱,加上台前幕后一流的制作团队是非常贵的。”黄伟菁坦承,公司下重本完全不以赢利为目的,这张DVD的制作团队加上十几台机器,拍摄费用、版权费用都是天价。在唱片业如此严峻的形势下,黄伟菁为何还对旗下艺人的演唱会投资如此之高的成本?对此,她表示:“这是长远的投资,演唱会的观众是可以培养的,尤其是笔笔这么会唱歌的艺人,她不是只靠花俏的舞台,她的很多歌迷感动于她的歌声,走演唱会的路是为拓展个人,投资演唱会是打口碑,目前反响很好,我们想把艺人推到一个高度。”
黄伟菁也承认大部分艺人都没有办法像周笔畅那么幸运,在这种世道不少歌手只能靠演出经纪赚钱:“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不止是内地,其他区域也有一样状况,内地盗版的问题更严峻。有些不是盗版,但以他们总体获利来说,只付给唱片公司很小的一部分。”黄伟菁强调,这个产业要蓬勃发展,大家需给予尊重,应得利益必须还给创作人,台前艺人或是幕后工作人员都需要得到回报,“现在的状况是音乐本身获得利润太少,才必须要靠演出部分获得利润加大投资,才能让目前这个行业存活下去。”
不过周笔畅无疑是内地为数不多还能盈利的艺人,黄伟菁自信这一点,笔迷在购买其音乐产品的时候非常高调,因此每年周笔畅都拿到销售榜的冠军,实体销售的量是不错的,她的广告也创下惊人业绩。然而越是赚钱的歌手在版权方面的损失越是不可估计,黄伟菁表示:“如果以浏览量算价值,光是笔笔上海场演唱会视频前一阵子点击量破500多万,惊人点击量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是惊人的,然而艺人、唱片公司没有太多利润率来分,这是大家觉得很可惜的一点。”
音乐产业处黎明前的黑暗
有机会却没把握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