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如何认识互联网产业中遭遇的版权问题,这种新商业模式应该遵从什么样的游戏规则?各方博弈之中又将如何推动产业的前进?前有谷歌,后有百度,大家同在一线砥砺前行。

谷歌“数图”演进
“百度文库的原有盈利模式设计没有尊重版权,这与谷歌图书馆计划不同。”上海知名知识产权及IT电子商务律师刘春泉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刘春泉所说的不同是谷歌与版权方所签署的价值高达1.25亿美元的和解协议,按照这一协议,谷歌可把已扫描的图书纳入谷歌搜索服务中,并与版权方共享相应的网络广告收入。
协议还规定,著作权所有人如果同意和解协议,可要求现金赔偿,谷歌对每本书至少赔偿60美元。对于今后的使用,谷歌会支付给著作权人销售收入的63%作为使用费,权利人可选择让其继续使用或者要求其删除图书。
其实,谷歌此前也曾遭受版权质疑,而在2004年推出数图计划后,直到2008年谷歌才抛出和解协议。
2005年,由于未经许可而进行扫描,谷歌惹上集体诉讼,2008年10月和解工作开始,谷歌在自己的数字图书馆网站上公布了和解方案,而这一和解方式,正文和附件加起来有3000多页。
此后,这一和解方案一再做出调整,比如根据最新的和解协议,谷歌对于在版的、仍在版权期限的图书,除非获得著作权人的事前同意,不再展示图书的内容。这在某种意义上就满足了“先授权,后使用”的要求。
在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平看来,“谷歌要想做大数图产业,找每一个权利人去获得授权,这在商业上根本不可行。所以,谷歌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待时机成熟时,再推出一揽子和解方案。”
被驳回也是“机会”
区别于百度李彦宏一句“气话”,“百度文库管不好就关掉”,谷歌数字图书馆从推出之日起就没有做出过任何退出的表示,即使在遭遇全球维权的状态下,谷歌一直在做出各种各样的努力活下去。
为了更好地维护版权,谷歌开发了图书扫描技术,主动将数以百万册图书,转化为统一的电子书格式,为扫描每一本书,谷歌付出的边际成本大约是25美元。同时,谷歌将扫描的图书数据资料,全部纳入自己的搜索引擎系统;甚至图书之间互相引用、网页对图书的引用,都列入了PageRank的计算。
“如果算一笔账,谷歌在数图计划中的技术开发成本、扫描成本、律师谈判成本及版权成本等一系列费用加起来,可能会是一个天文数字。”正在与谷歌合作的一家独立出版商向记者表示。
不仅如此,针对本次和解协议被驳回的主要原因,也是谷歌数图计划最为敏感的内容,即“孤儿作品”的使用问题,谷歌也正在尝试做出努力。
比如,谷歌专门设立“谷歌图书和解”网站,帮助使用各种语言、各个国家的作者、出版者“认领”自己的作品。并且,制定了《修订后的和解协议》建立了“图书权利登记处”,这个实体完全由作者和出版者的代表负责管理,一期由谷歌公司拿出3450万美元用于登记处的设立和运行,未来在谷歌持续的资助下,将帮助代表寻找孤儿作品的著作权人。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