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I低于预期,紧缩效果显现:3月份PMI较2月上升1.2个百分点至53.4%,低于市场预期的54%和我们预期的55.4%,结束了去年12月份以来的下降态势,但上升幅度明显低于往年(过去6年,3月份PMI相对2月份水平平均上升了3.6个百分点)。今年前两个月宏观数据显示当前经济出现了一些初步放缓的迹象,包括新开工项目投资和零售增速的下降。3月份PMI上升幅度小于往年,和这些迹象一致,显示政策紧缩效果已经体现在实体经济上。


分项指数显示内需出现放缓迹象:
从各分项指数来看,本月新订单指数为55.2%,比上月回升0.9个百分点;生产指数为55.7%,比上月回升1.9个百分点;进口指数为52.0%,比上月下降1.9个百分点;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2.5%,比上月回升1.6个百分点;从业人员指数为51.8%,比上月上升2.9个百分点;购进价格指数为68.3%,比上月回落1.8个百分点。

从PMI总指数的5个扩散指数看,和过去6年3月份平均上升幅度比较,今年3月份的新订单指数、工业生产指数和新出口订单指数的上升幅度相对较低,而购进价格指数和进口指数转为下降,从而使得总指数的上升幅度明显低于往年。从需求的先行指标看,反映内需的新订单指数小幅回升0.9个百分点至55.2%,反映外需的新出口订单指数回升1.6个百分点至52.5%,上升幅度显著小于往年平均(过去6年3月份这两个指数分别从2月份水平上升4.4个百分点和5.6个百分点)。

购进价格指数涨幅收窄,通胀压力得到控制。3月份购进价格指数有所回落,较2月份下降1.8个百分点至68.3%(2月较1月上涨0.8个百分点至0.1%)。PMI购进价格指数与PPI环比增速的相关性较高,预计3月份PPI环比涨幅将缩小。

维持今年还会加息1次的判断,时点在4月份可能性较大。我们认为经济放缓现象显示政策正在取得预期效果,投资增速正在向着更可持续的方向转变,1-2月汽车和建材的消费增速下降也是政策主动调控的结果,整体经济增速虽然可能将有所放缓,但是硬着陆可能性不大。近期通胀水平依然在高位徘徊,我们预期3月份通胀同比会小幅攀升至5.0%。未来几个月翘尾因素依然较高,预计2季度各月的同比通胀可能从3月份水平略有下降,但是下降幅度不大。管理流动性和通胀预期依然是短期内政策主要关注的任务,因此我们维持2季度加息一次的判断,4月份比5、6月份的可能性更大。预计政策对内需的控制作用将会逐步体现,通胀压力在下半年降低,升息压力将会减轻。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