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与突破
2006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合资品牌通用、本田主导市场,自主品牌奇瑞、吉利也风生水起。平静的市场下,蕴含着诸多变革的因子。
2006年,福美来由马自达商标变成自主的海马商标,同时,谋划进军中原郑州,寻求未来产业增长极。董事长景柱心中充满思考:“每周一升国旗,一排气势磅礴的厂房、一支年轻稚嫩的队伍、一面鲜红的国旗、一曲雄壮的国歌。常常让我思绪沉重。海马靠什么横刀立马?我将带领他们走向何方?”
2006年9月,海马推出首款自主品牌的过渡性产品——新一代福美来,它是在原有的马自达福美来基础上进行的小改款。尽管道路艰难,新一代福美来依然创造了连续数月销量过万的光辉业绩。
景柱早在2003年就布下一颗关键的棋子,在上海建立了自主研发中心,投资5亿元打造属于自己的产品平台H1。2007年,推向市场的真正自主车型海马3,就是H1平台推向市场的第一款车,意在和合资品牌在中级车高端领域展开竞争。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海马3是海马检验单飞成败的关键产品。但其虽在2007年下半年成绩不错,但进入2008年后销量大幅下滑,大大低于预期。
海马H1平台的第二款车两厢“欢动”2008年底上市,是海马汽车推出的首款两厢车型,也是同级车中首款搭载了CVT变速器的车型,并延续海马3的欧洲风格设计。与福美来、普力马当初推向市场时扮演的“价格杀手”角色相比,海马3以及“欢动”的定价都没有能撼动市场。2008年中国乘用车总销量约为560万辆,同比增长近7%,而海马的业绩却出现30.58%的负增长,主力车型福美来、海马3和普力马都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分析人士认为“这是海马成长的市场代价”。
实际上,海马早在2008年初开始准备“过冬”。2008年1月景柱理出了“二十四字诀”作为应对措施,即:利润为辅、现金为王、节支惜付、保障主力、机制创新、等待机遇。景柱认为,企业发展出现波峰和波谷很正常,对一个成熟的企业来说,既应该充分估计困难,但又不必过分悲观和恐慌。在国家“扩内需保增长”的宏观政策调控下,汽车市场的刚性内需是巨大的,这是企业的机会。
对单飞后海马的定位,景柱当时对下面人的说法是千万别务虚,过分追求市场占有率,过分追求销量排行榜。景柱认为海马不能照搬奇瑞等自主品牌“小批量、多品种,多生孩子打群架”的做法,而应该是“平台少、型号多、成本低、效益高”的低成本运作。他表示 :“我们的钱不多、人手少,不要跟风或随便出去,要集中兵力打歼灭战。想好看准下手快,干一个,成一个,精一个。”
在务实主义的思路引导下,海马没有急于明晰自主品牌的旗帜和内涵,而是尽量延续市场对马自达品牌和产品的认可,“通过学习马自达,填平马自达留下的低价空间,先当好马自达的‘配角’”。这个战略在头两年非常管用,2007年海马产销达到13万辆,同比增长60%。但是到了2009年,借势马自达的品牌恐怕再难有生存空间,海马的品牌塑造已成当务之急,海马的销售在一线城市已露疲态,必须加速向二、三线城市渗透。
微车与未来
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基于能源和环保的要求,小型化、经济化和清洁化是必然趋势。国内城市汽车消费日趋饱和,农村市场尚待开发。
海马虽然定位于“中级车专家”,但是早在2005年开始思索脱离马自达时,景柱也许已经预见到中级车将在某个阶段遭遇品牌困境,而巨大的农村市场将成为海马的希望,因而这一年海马启动了微车战略,计划以微型客车和微型轿车打入二、三线城市和农村市场。
回复该发言
长安福特马自达的其他话题……
自主与突破 海马景柱的创新战略布局
2 回复:自主与突破 海马景柱的创新战略布局
月缺心2011-04-03 03:51:47 发表
2006年,海马开始与河南省政府接触,讨论重组郑州轻型汽车制造厂。2007年3月,海马正式完成郑州轻型的收购并改名为海马商务汽车公司。海马集团通过重组郑州轻汽、产能扩建、新产品研发等举措,完成海马汽车产业链的中原布局。
景柱选择郑州并非简单的是他的乡土观念起作用,海马集团副总裁、郑州基地负责人孙忠春解释说,一是物流优势,这一点不言而喻,同样一款车,从海口运输跟从郑州运输比较,可节省几百元。二是销地产优势,中原偌大的市场就在身边,“以郑州为中心,500公里内画个圆,有4.7亿人;1000公里内画个圆,有7亿人”,尤其是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安徽和江浙一带,市场潜力巨大。
同样重要的是,这里还有相当良好的微车配套基础,在郑州市周边,就有140多家零部件厂商,其中不乏为国内外知名汽车厂商配套的优秀企业。至于成本优势,郑州的劳动力成本相比其他省市更便宜。
景柱在中原的版图上,拟定了“三个三”中期规划,即30万辆整车/年,30万台发动机/年和30家零部件厂,规划总投资80亿元。景柱将这一规划的三个实施阶段形象地分为烩面战役、牛排战役和鲍鱼战役。在他看来,这是一个循序渐进和科学合理的发展过程,而非盲目扩张。
首先,烩面战役阶段确定了“一年准备、三年自立”的发展思路,总投资40亿元。完成收购位于河南中牟县的郑州轻汽,并通过技术改造,形成6万辆微客的生产能力;建成上海研发中心并推出第一代微客和微轿;建设开封海马配套工业园,10家零部件厂竣工投产;在郑州建设15万辆轿车项目等。其中,郑州、中牟、开封三个项目沿郑开大道一线摆开,最大物流半径不超过40公里。
目前,烩面战役进展顺利,2009年5月,福仕达已在河南中牟工厂量产并正式上市,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青睐,被评选为“年度最佳微客”。2009年12月底,海马郑州15万辆轿车项目竣工投产。作为河南首个轿车项目,首款产品海马王子也将从这里下线。
其次,是牛排战役阶段,这是郑州基地从自立迈向小康自足的关键一步。按照战略规划,将逐步实现15万辆轿车工厂满产,30万台发动机厂一期竣工投产,零配件工业园二期建设等。牛排战役的实施,将使海马在国内两微市场占有一席之地,郑州基地的核心能力建设得到加强。
最后,是鲍鱼战役阶段,计划总投资30亿元,在实现牛排战役的基础上,建设第三工厂,使郑州总产能达到30万辆,实现30万台发动机项目全部竣工投产,建设零配件工业园三期等。鲍鱼战役的胜利即意味着郑州基地“三个三”中期规划和“三大战役”的成功,两微产品的市场份额得到进一步巩固加强,企业真正步入良性规模的发展轨道,海马在民族汽车产业格局中实现中级车和微型车两极并进,企业在“小即是大、大即是小”的产业布局中实现健康发展。
回复该发言
景柱选择郑州并非简单的是他的乡土观念起作用,海马集团副总裁、郑州基地负责人孙忠春解释说,一是物流优势,这一点不言而喻,同样一款车,从海口运输跟从郑州运输比较,可节省几百元。二是销地产优势,中原偌大的市场就在身边,“以郑州为中心,500公里内画个圆,有4.7亿人;1000公里内画个圆,有7亿人”,尤其是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安徽和江浙一带,市场潜力巨大。
同样重要的是,这里还有相当良好的微车配套基础,在郑州市周边,就有140多家零部件厂商,其中不乏为国内外知名汽车厂商配套的优秀企业。至于成本优势,郑州的劳动力成本相比其他省市更便宜。
景柱在中原的版图上,拟定了“三个三”中期规划,即30万辆整车/年,30万台发动机/年和30家零部件厂,规划总投资80亿元。景柱将这一规划的三个实施阶段形象地分为烩面战役、牛排战役和鲍鱼战役。在他看来,这是一个循序渐进和科学合理的发展过程,而非盲目扩张。
首先,烩面战役阶段确定了“一年准备、三年自立”的发展思路,总投资40亿元。完成收购位于河南中牟县的郑州轻汽,并通过技术改造,形成6万辆微客的生产能力;建成上海研发中心并推出第一代微客和微轿;建设开封海马配套工业园,10家零部件厂竣工投产;在郑州建设15万辆轿车项目等。其中,郑州、中牟、开封三个项目沿郑开大道一线摆开,最大物流半径不超过40公里。
目前,烩面战役进展顺利,2009年5月,福仕达已在河南中牟工厂量产并正式上市,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青睐,被评选为“年度最佳微客”。2009年12月底,海马郑州15万辆轿车项目竣工投产。作为河南首个轿车项目,首款产品海马王子也将从这里下线。
其次,是牛排战役阶段,这是郑州基地从自立迈向小康自足的关键一步。按照战略规划,将逐步实现15万辆轿车工厂满产,30万台发动机厂一期竣工投产,零配件工业园二期建设等。牛排战役的实施,将使海马在国内两微市场占有一席之地,郑州基地的核心能力建设得到加强。
最后,是鲍鱼战役阶段,计划总投资30亿元,在实现牛排战役的基础上,建设第三工厂,使郑州总产能达到30万辆,实现30万台发动机项目全部竣工投产,建设零配件工业园三期等。鲍鱼战役的胜利即意味着郑州基地“三个三”中期规划和“三大战役”的成功,两微产品的市场份额得到进一步巩固加强,企业真正步入良性规模的发展轨道,海马在民族汽车产业格局中实现中级车和微型车两极并进,企业在“小即是大、大即是小”的产业布局中实现健康发展。
回复该发言
共有2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