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饭否与校内的创始人王兴再度创业
互联网创业好比冲浪,错过了这波浪,就永远没机会了。王兴看准了浪头,踩到了点子上,可惜没能踩稳。如今他又回来了,美团网能否能成为他的翻身仗?
2010年,31岁的王兴频繁出现在各大商业财经媒体上。技术男出身的他居然思维敏捷,对答如流,手下说他的口才“都是接受采访练出来的。”
之前的王兴似乎没有这么热爱曝光。之前更多的人知道校内网、海内网、饭否,却不一定知道它们的创始人。现在王兴的名字会和新兴的美团网紧紧联系在一起,所有关于美团的介绍都离不开王兴本人创业经历的铺垫,都少不了要提到上面那三个红极一时的网站。
或许成为一个成熟商人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会和媒体打交道。
看得准 踩不稳
王兴的创业经历如坐过山车,狂飙上制高点引领一阵创业风潮,跌下低谷又快得让人回不过神。
1997年,王兴进了清华,毕业后去了美国。2005年,扎克伯格刚在哈佛大学宿舍里捣鼓出Facebook,同年秋天,已经回国的王兴受其启发瞄准了大学生群体做起了SNS校内网。发布三个月,就吸引了3万用户。到第二年,校内就成为了最大的中文社交网站。
但是几百万的活跃用户并不能带来直接的收益,而且用户越多消耗越大。王兴面临三大瓶颈,一是开发,二是推广,三是融资。而最根本的问题还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红杉资本与王兴接触过。有个说法是,第一次见红杉的张帆时,王兴把商业计划书落在了出租车上,只有现场手写一份;第二次面对计越,王兴在国外操作烂熟的Linux系统却总连不上投影仪……据此给该风投留下了太年轻、不靠谱的印象。最后红杉转投另一家公司。
王兴确实太年轻,当时他把融资的希望更多地押在一家美国VC,选择这家公司的理由是,有个美国朋友和该公司认识。王兴不知道的是,这家公司并没有在中国常驻开展业务的打算。美国总部还是派人来走访市场了,时间却在暑假,学生都放假了,数据很不好看。王兴想再换VC,却时不我待。2006年,融资失败的王兴将校内网卖给了陈一舟,200万美元。
当时颇多人羡慕。但王兴在日志中流露出无奈:“当我们公司已经欠下相当于我个人100个月工资的时候,我们没有太多选择。”
王兴没有闲着。2007年,Twitter在美国面世,王兴留了心,不到半年,他给中国带来了微博客饭否,饭否又火了。只是没人想到红红火火的饭否网因为言论奔放被强制关闭了服务器,使用同一服务器的海内网也被牵连关闭。
后来呢?
2008年,校内网获得了软银3.4亿美元的融资,垄断了七成大学生用户。到今天,微博成了最有势力的新兴传媒,正好在饭否关闭时推出的新浪微博成了巨头。更不要说Facebook和Twitter后来的风光。
王兴曾经说过,传统行业创业好比登山,互联网创业好比冲浪。山总在那里,你总有机会。但是浪是一个接着一个,错过了这波浪,就永远没机会了。王兴看准了浪头,敢于提前两年做SNS和微博。他踩到了点子上,可惜没能踩稳。Facebook 和Twitter把互联网搞翻天,不姓王的校内网和新浪微博前途无限,但是这朵浪尖已经不属于王兴了。
王兴身后,无数人扼腕,如果校内网不卖,200万美元就变3.4亿了;如果饭否不关,现在恐怕没新浪什么事儿了……
三问王兴
明明顺应了大势,却于细节处落败,仿佛一个魔咒。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