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宦璐 编辑 艾家静
面对药材涨价危机,有的企业暂时离场,停产渡难关;也有企业无奈之下选择收储;还有诸多企业一窝蜂地发展自种基地 2011年开局,中药材产业发展陷入困境。
记者日前获悉,37个中药材种植产业化基地已获得审批,涉及东阿阿胶、贵州百灵、白云山制药、天士力等多家上市公司控股企业的种植基地。
一时间,拥有自身的原料基地、绿色基地成为各大企业争相宣传的招牌。那些尚未开展自种基地战略的企业也千方百计想要涉足,以期能在未来的发展中避免被淘汰的命运。
另一方面,眼下大大小小的生产基地、合作社更将能够与大企业联营视为自身腾飞的希望。
但这种方式引发业界质疑。首先,靠企业自身种植本属无奈之举。毕竟,企业还是需要种植农户的配合,自己雇员工去种植中药材的可能性不大,企业自种的成本也比农户高出若干。其次,从去年到现在,中药材的价格一直维持高位运行,打着“收储”算盘的企业也未必能捡到便宜货。
更令人担忧的是,一旦企业为了扭转颓势采取大干快上的策略,中药材的质量、安全就难免会出问题。据记者了解,目前有40%根茎类的药材采取“熏硫法”,这样不仅可以使药材卖相更佳、储备更久,还能使药材变得更重,但这样的药材不仅不能起到应有的疗效,相反,还会对人体造成相当大的伤害。
中药一向被认为是我国的国药,更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国粹。而目前在国外,中药的流通标准都是按照当地的检测标准来执行。中国的中药材、中药饮片,经常被挡在了欧盟等海外市场的大门之外。反观韩国、日本,仅一个高丽参出口创造的产值就超过我国全部中药材出口总额。
作为典型的中药代表企业,马应龙的不堪重负,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中小型企业目前面临的市场格局。然而,停产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想要企业恢复生产,保证行业的健康运行就显得极为重要。
记者 宦璐 编辑 艾家静 面对药材涨价危机,有的企业暂时离场,停产渡难关;也有企业无奈之下选择收储;还有诸多企业一窝蜂地发展自种基地 2011年开局,中药材产业发展陷入困境。
记者日前获悉,37个中药材种植产业化基地已获得审批,涉及东阿阿胶、贵州百灵、白云山制药、天士力等多家上市公司控股企业的种植基地。
一时间,拥有自身的原料基地、绿色基地成为各大企业争相宣传的招牌。
另一方面,眼下大大小小的生产基地、合作社更将能够与大企业联营视为自身腾飞的希望。
但这种方式引发业界质疑。
更令人担忧的是,一旦企业为了扭转颓势采取大干快上的策略,中药材的质量、安全就难免会出问题。
中药一向被认为是我国的国药,更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国粹。
作为典型的中药代表企业,马应龙的不堪重负,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中小型企业目前面临的市场格局。
中药产业的现代化提升已经迫在眉睫。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