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消费者购车时,价格、外形、动力、内饰、油耗等等,是首要关注的方面。在选车对比的过程中,几乎很少有人会去关注轮胎的品牌、规格。尽管最近轮胎关注热度有所升温,但也仅仅停留在“是不是锦湖”。其实,轮胎在汽车使用过程中,同汽车的安全、操控、油耗、噪音等许多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消费者在选车的时候,不妨也多些关注。
不同的数字不一样的轮胎
我们想要初步了解轮胎,轮胎侧面的一组数字是最为直观的了解方式。
例如,我们在某条轮胎侧面看到215/55R17 86U的标示,其中:215为胎面宽(单位毫米);55为轮胎扁平比即轮胎断面高与断面宽的比值;R是子午线轮胎的缩写,轿车用轮胎一般都是子午线轮胎,(子午线胎的胎体是聚合物多层交叉材质,其顶层是数层由钢丝编成的钢带帘布,可减少轮胎被异物刺破的几率,提高安全性);17是轮胎内径即轮毂的直径(单位英寸);86代表载重指数即轮胎在正常充气情况下能够承受的最大重量为530公斤;U代表速度级别即轮胎所支持的最大速度为200公里/小时(M-130公里/小时、N-140公里/小时、P-150公里/小时、Q-160公里/小时、R-170公里/小时、S-180公里/小时、T-190公里/小时、U-200公里/小时、H-210公里/小时、V-240公里/小时、W-270公里/小时、Y-300公里/小时、Z-超过240公里/小时)。
当然,我们在轮胎侧面还可以找到轮胎的花纹代号、最大充气压力、抓地级数等信息,当我们了解了上述信息,就可以去尝试着深入了解不同轮胎对车辆的影响。
不同的轮胎不一样的驾驶感受
说到驾驶,发动机动力性能、底盘悬挂系统一定是最为关键的。但同时,同一款车型,不同轮胎的配置,也绝对会影响人们的驾驶感受。
目前人们通常追求大宽度、低扁平比、大内径的轮胎,低扁平比、大内径的轮胎,因胎壁较短,胎面宽阔。因此接地面积大,轮胎可承受的压力亦大,对路面反应非常灵敏,转弯时的侧向抵抗能力强,使车辆的操控性大大加强,同时会使得汽车的整体感觉更加具有冲击力。但由于地面阻力的增加,汽车的油耗也会上升。因此,一些经济型的小型车通常不会选择大宽度、低扁平比、大内径的轮胎,其中除了占主要原因的成本考虑,减少车辆油耗也是一个原因。
一般来说,车辆出厂时所装配的轮胎是非常适合原车性能的轮胎,通常同一款车型越是高配置的车型的宽度越大、扁平比越低、内径越大,由此可见轮胎在汽车厂商眼中的地位。如果读者希望通过轮胎来提升车辆的性能,也是较为可行的,一方面可以更换同尺寸更高品质的轮胎,另一方面也可以更换不同尺寸的轮胎。但须注意的是,在更换轮胎、轮毂尺寸时,应听从专业人员意见,切记不可随意改装。否则,可能非但不能提升车辆性能,还会影响车辆驾驶。
不同的轮胎不一样的安全性能
轮胎对于行车安全意义重大。相信几乎所有人都会同意,作为汽车在行驶中,唯一和地面接触的部分,轮胎是安全行车最为基本的保证。但说到这里,人们多半会想到保证合理的胎压、定期检查轮胎、更换磨损过大轮胎等等。其实,对于同一辆车来说,不同的轮胎,也会带来不同的安全性能。
以轮胎花纹为例,不同花纹设计会带来不同的性能:纵沟胎纹可以提供良好的操纵稳定性、排水性佳且不易横向滑动,但制动力与驱动力较弱,不适合长期在沙石路面行驶;横沟胎纹则使得轮胎驱动力、制动力、牵引力良好、耐磨性较高,但同时排水性能较差,胎噪也相应稍大;纵横胎纹则兼具纵沟及横沟胎纹的优点;块状胎纹则为汽车提供了良好的驱动力及制动力,适合泥、雪路面行驶,适合冬季使用;越野花纹则是专门为适应干、湿、崎岖山路和泥泞、沙路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