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
  • |
  • 相册
  • |
  • 博客
  • |
  • 爽吧
  • |
  • 点评

房产的其他话题……

返回房产……


我收藏的爽吧……


三问央行加息

1 三问央行加息
薄荷希米露2011-04-06 13:55:54 发表


深圳新闻网4月6日讯 中国人民银行周二宣布,自2011年4月6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这是央行年内第二次加息,也是去年以来第4次加息。业内专家认为,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压力和持续的“负利率”,是央行加息的主要原因。
表明央行抑制通胀决心
“此时加息符合市场预期。为抑制通胀和资产价格泡沫,央行果断加息非常必要。”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市场研究室主任曹红辉说。
今年前两个月,CPI连续保持在4.9%的高位,通胀压力较大。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通胀压力是这次加息的主要原因。
“中国经济仍处于上升通道,且持续面临较大的输入型通胀压力。”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说,“加息符合预期,表明中国货币当局开始运用一系列政策工具来降低宏观经济面临的通胀风险。”
上周五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终止此前连续三个月跌势,从2月的52.2升至53.4。
业内专家认为,从中长期来看,由于中东北非局势动荡,日本地震后重建需求的支撑,大宗商品价格仍将面临较为明显的上升压力。


国信证券分析师李怀定则表示,4月份公开市场到期资金达到9110亿元。在目前物价仍有上行压力、流动性依旧充裕的前提下,天量到期资金也要求公开市场加大回笼力度。“前期央票利率上调,发行放量可能难以持续,公开市场可能会遇到一个阻力,而加息可以通过央票利率的上调继续加大回笼力度。”
“年内二度加息表明央行抑制通胀的坚定决心,同时表明央行货币政策正在回归常态,进入逐步减少‘负利率’时代。”中信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诸建芳说。
上半年或将还有一次加息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加息将活期存款利率同时上升,表明央行加大了政策调控力度,未来央行仍可能持续加息。”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国际金融风险管理师许一览说。
中国建设银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认为,加息对于信贷、流动性等管理的作用较弱,未来央行依然离不开央票、存款准备金率等数量型工具。与此同时,我国未来依然还有加息的空间,直至“负利率”局面扭转。
“在货币工具的选择上,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有助回收流动性,而加息则通过价格杠杆调节企业资金需求,有助促进中国经济进一步调整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曹红辉说。
中信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诸建芳认为,央行宣布加息意味着3月份通胀有可能创新高,达到5.2%的水平。这也意味着央行货币政策正在回归政策状态,逐步结束“负利率”时代。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在3.5%的水平是保持货币政策中性,预计今年上半年再经过一次加息即可以达到。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认为,央行在通胀压力之下选择了加息,但没有选择非对称性加息,还是考虑到目前企业的投资意愿仍强。他预计,3月份CPI约为5.3%,二季度CPI在5%以上。他估计2季度还将有一次加息,如果下半年通胀可控,加息概率就降低了。本次加息仍属被动和滞后,加息之后,公开市场操作会作为主要手段。
三问央行加息
1、为何再度突然加息
回复该发言
2 回复:三问央行加息
薄荷希米露2011-04-06 13:55:54 发表
分析人士认为,央行在这样一个时点做出加息决定,是意在应对当前可能再度创出新高的物价压力。
“央行宣布加息符合市场预期,是央行对可能反弹的通胀压力所做出的提前应对。”中国社科院金融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认为,稳定物价是今年工作的重要任务,而市场预期3月份物价指数可能会再度创出新高。
由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的全球流动性泛滥,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攀升,国内输入性通胀压力正日益增加。与此同时,在国内经济快速增长的需求拉动、流动性总体宽松的货币推动以及人口拐点临近带来的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今年上半年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仍然较大。
“我们预计3月份物价指数会再度攀升,同时,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下,PPI(生产者价格指数)价格也会攀至相对高位。”刘煜辉说。
此外专家指出,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央行频频加息也有基于收紧流动性的考虑。
瑞穗证券亚洲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指出,当前国内流动性远超过2007年至2008年,流动性充裕局面短期内不会改变,这是当局持续加息、上调准备金率的原因。
经济学家、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周其仁这样评价加息与流动性的关系:从理论上讲,加息好比给货币老虎多喂块肉,让它乖乖趴在笼子里别出来乱晃悠。在逻辑上讲,只要加息足够,再凶的货币老虎也会趴下。
2、连续加息将带来哪些影响
去年以来,我国已连续四次加息,分析人士认为,持续加息一方面有利于缓解我国居民储户的负利率状况,另一方面,也一定程度上抬升了企业融资成本和房贷者的还款压力。
以此次加息前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3%、当前物价指数4.9%为计,较直观的计算,目前储户实际利率水平在负的2%左右,这意味着储户一万元的定期存款存满一年损失200元。加息之后,无疑将缓解负利率水平,进而一定程度上缓解居民财富缩水压力。
“但必须看到,持续加息会加大企业的还款压力,在生产资料价格出现上涨的同时,如果融资成本也有所抬升,将不利于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成都大学副校长张其佐说。
专家认为,由于美元维持走弱态势不改,未来原油、农产品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仍将维持高位震荡,同时,国内随着春节之后开工率的不断提高,投资消费逐步走强,PPI涨幅上半年仍将维持在高位,这给企业运营带来不小压力。
有分析人士认为,持续加息或将增加海外热钱的流入压力。针对此种担忧,刘煜辉认为,热钱流入中国的目的主要是基于对资产价格上涨的考虑,其意并不在中美息差收入,加息和热钱流入没有直接的逻辑关系。
3、未来加息脚步会否暂缓
对于今后央行是否还会进一步加息,经济学家指出,当前全球通胀苗头正在逐渐显现,从近期美联储、欧洲央行、英格兰央行的高层官员发言可察,全球或将整体进入到加息通道,目前仍没有迹象表明我国将终止加息步伐。
“年初以来,英国CPI同比增幅一直高于英格兰银行2%的通胀目标,欧洲央行总裁特里谢用‘严重警惕’形容货币当局对通胀的忧虑。在过去几年中,欧洲央行九次使用此词汇,六次在随后的例会中提高利率。”瑞信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指出。
“从国内、国外经济环境看,都看不出央行暂缓加息步伐的迹象。过去10年来,扣除物价因素后,我国实际利率为正的1.33%,而目前实际利率仍是负数,从这一点看不排除央行还有后续动作。”刘煜辉说。
“自去年下半年我国通胀压力持续显现以来,央行采取了‘稳健偏紧’的货币政策,由于稳定物价是今年的首要任务,并考虑到当前依然强劲的经济增长,目前谈及货币政策放松为时尚早,预计偏紧的货币政策会持续到通胀可控为止。”沈建光指出。
回复该发言
共有2帖子
图片链接:
插入图片  取消
视频链接:
插入视频  取消
音乐链接:
插入音乐  取消
内容: 图片视频音乐
  发帖赢积分  快捷键 Ctrl+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