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调控政策的持续影响下,开发商回笼资金的速度明显放慢,在拿地速度上明显放慢。
据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的公告显示,截止到3月31日,北京市土地市场共成交46块土地,总成交面积达441.6万平方米,土地出让金总额达159.3亿元,平均楼面价格仅为3607元/平方米。
而据历史数据显示,去年第一季度,北京市土地市场共成交59块土地,总成交面积达664.5万平方米,土地出让金总额达486亿元,楼面价格为7314元/平方米。据此计算,今年一季度的土地出让金仅为去年的32.7%,楼面价格下降了49%。
楼面地价的大幅下跌主要是由于住宅用地供应的较少,去年一季度,仅3月15日一天就出现了3个地王,而今年一季度住宅用地供应大幅下滑。
一季度,北京市共供应经营性用地37宗,已成交20宗,还有17宗待成交,总成交面积约为240.3万平方米,为北京市带来了约140.9亿元的土地收入。在供应的37宗土地中,除了7宗纯住宅用地以外,其余的均为商业金融用地等其他性质用地。而在已成交的土地中,纯住宅用地更是凤毛麟角,只有两宗,总建筑规模约为3.24万平方米,总成交价约为2.38亿元。特别是在3月,北京住宅用地零成交,导致3月的楼面价格仅为1504元 /平方米,环比下降79.65%。
与较少的住宅用地供应相比,商业金融用地及多功能用地较为活跃,18宗其他性质用地的建筑规模达237万平方米,是住宅用地供应量的73倍,而这18宗土地的总成交价高达138.5亿元,是住宅用地成交额的58倍。
一季度土地供应的短缺局面有望在4月得到缓解,随着北京市土地供应计划的出台,一季度的最后两天,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连续推出13宗地,合计提供建筑面积达190万平方米。
但4月入市的地块多位于郊区,主要集中在顺义、平谷、大兴等区域,五环内只有一宗不足1万平方米的土地入市。业内人士预计,4月可能迎来一个供地的小高峰。
对于目前的土地供应情况,北京中原分析认为,虽然土地供应开始明显增加,但城区住宅供应处于绝对短缺状态,去年全年的土地供应中仅有20%为城六区土地,而今年这个占比将会更少,郊区的住宅用地占比将更大。目前,北京五环内的土地资源已处于稀缺状态。
一位开发商表示,其实目前楼市调整期地价开始下跌,正是拿地的好机会,只是目前市场的好地太少了。
回复该发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