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虹桥商务区的破土动工,周边区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作为虹桥商务区的门户,虹桥临空经济园区如何看待这一机遇?早报记者独家专访了上海虹桥临空经济园区功能形态开发中心总经理方庆成。
东方早报:对于大虹桥,市场普遍仅有一个笼统概念,你如何解读“大虹桥”概念?
方庆成:虹桥的概念有其历史的渊源。早在1744年也就是干隆九年,虹桥地名已经出现。随着现代城市文明出现,1901年开建虹桥路,之后又有了虹桥机场。当代的虹桥,还是对外开放的标志,虹桥开发区是上海市第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也是国务院最早批准的涉外国际贸易区。1993年,上海虹桥临空经济园区正式诞生。目前,上海市提出“四个中心”建设目标,将国际贸易中心主体功能承载区放在了大虹桥。它会成为我们国家或者东部地区未来面向世界、引领长三角的新引擎。
东方早报:目前大虹桥概念有不断被扩大化和泛化使用的现象,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方庆成:目前很多区域都在讲大虹桥,都希望将区域的发展引入到这一大规划之中,其急迫性和敏感性是显而易见的。这跟我们当初和现在的心情都比较接近,我们也能够理解。
从虹桥商务区86平方公里的区域辐射来看,我们认为其目前的功能定位是正确的。大虹桥的建设,首先就是要打造大体量、大综合、参数化的交通综合体,体现其枢纽的功能;第二步就是要把枢纽功能和周边区县已经成型的以及利用空间平台还要搭建的功能串联起来;第三步就是未来辐射整个长三角乃至长江流域地区。
东方早报:作为虹桥商务区的门户,大虹桥的动工给临空园区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
方庆成:虹桥商务区给临空发展带来了机遇,竞争也是不可避免的,但这种竞争应该是良性的、可持续的。临空园区会在巩固原有优势的基础上,抓住时间差做大做强,夯实虹桥门户地位。首先,要加强东西联动,加强临空东部现有成熟的信息服务业、高端总部企业、航空服务业和现代物流业等产业集聚。其次,临空也要加强与虹桥商务区的联动,要帮助虹桥商务区做好外部功能。做好城市规划,与大虹桥主动对接。
东方早报:临空园区近期是否有土地出让计划?对于进驻企业有哪些要求?
方庆成:2005年之前,临空园区基本上全是工业用地、科研用地。2007年经上级批准同意后,临空园区剩余土地全部转为商办用地。今年已出让16号宾馆用地,还将出让一块宾馆用地,另外今年计划加快园区外环线以内土地的收储。外环线西侧2.4平方公里的土地也正在做规划,计划建成宜商宜居的、全新的城市综合体。
临空对于入驻企业基本上都是在择商,主要遵循几个原则:首先竞得人必须要有自己的产业,也就是总部,并在行业中占据领先地位;其次,具有比较成熟的综合开发能力,有相关的项目开发经验和能力;第三,要认可其未来项目在临空园区整体项目中的作用和定位,并要附带不少的社会性、公益性、经营性的配套要求。我们不提倡价高者得,希望其能够符合园区整体的功能和规划定位,能够为一方发展共同搭建功能、形态、产业的平台。
回复该发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