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慈善排行榜办公室调查企业大额捐款时发现,大多数进行大额捐赠的企业(企业家)选择将款项捐给社会组织(主要是公募基金会),让基金会来实现款项的公益用途。
近日,经中国慈善排行榜办公室进一步调查发现:几乎所有公募基金会至少70%的善款都来自于企业(企业家)的捐赠,除了极少数几家公募基金会在动员公众捐款方面取得不错成绩,绝大部分的公募基金会来自公众个人捐款的数额相对较少。在这种情况下,公募基金会也纷纷开始搭建各类公众募捐平台,来促使机构资金来源多元化,以实现机构稳健和可持续性的发展。
现状
80%以上资金来源于企业捐赠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刚成立一年多,秘书长时正新告诉记者,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的捐赠收入90%以上来自于企业捐赠,他认为税收优惠政策对于企业捐赠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2010年的募捐总额为4626万元,秘书长李伟粗略估计,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中企业捐赠的比例不低于90%,个人捐赠比较少。此外,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2010年筹款总额超过2.1亿元,秘书长秦国英也告诉记者,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来自企业的捐款超过了80%。“今年情况不好说,但从过去来看,企业捐赠收入占到了80%。”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秘书长刘选国坦承。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相似,在中国红十字会、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的捐赠收入中,企业捐赠收入也占了很大的比重。
80%以上的资金来源于企业的现实,让基金会的掌门人意识到“经济命脉”掌控在企业手中的风险性,也早已明白公众募款的重要性。“来自于公众募款的比例越高,基金会的生命力越强,企业的捐赠给基金会一种‘有今天没明天’的感觉,会给基金会带来资金延续性的问题,而稳定的公众捐款有利于基金会的资金链不断。”秦国英表示。2010年曾去美国考察的秦国英很清楚美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状况:美国公众慈善意识的发展到了更高的阶段,捐款已经成为美国公众生活的一部分。
“公众捐赠应该成为基金会善款的大部分。企业捐款的数额虽大,但按国际上公益事业发展的脉络来看,如果公众捐赠参与度低会存在很大风险,因为企业效益,或者经济大环境都会影响到企业捐赠。”秦国英曾对《公益时报》记者表示。
北京华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饶锦兴在2010年9月份,曾随中国非公募基金会部分负责人访问考察了美国慈善事业,感慨颇多。他在《美国慈善事业发展印象》一文中写道:与中国情况完全不同,在全国捐赠构成当中,来自个人捐赠占75%,来自于遗产捐赠占7%,两项合计达82%。仅仅是个人遗赠(226.6亿美元)就超过所有美国企业捐赠总额(145亿美元)。多年的统计分析显示,全美国70%以上的家庭都对慈善事业有某种程度的捐赠,平均每年每个家庭捐款占家庭收入的2%左右,另外,美国家庭年均贡献志愿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也在2%以上,而且这一比例在不同阶层的分布基本相同。
在中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本的逻辑越来越多地渗入社会组织。毋庸置疑,企业从事公益活动大都带有功利性目的,而更多学者担心的是,企业为社会组织提供资源的同时,会使社会组织对企业资源产生依赖,从而丧失了挑战市场、挑战企业的能力,不能在市场失灵时发挥补充作用。
原因
公众募捐渠道没有打通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