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
  • |
  • 相册
  • |
  • 博客
  • |
  • 爽吧
  • |
  • 点评

白领的其他话题……

返回白领……


我收藏的爽吧……


深圳超高层生活调查:家住150米高是神马滋味?

1 深圳超高层生活调查:家住150米高是神马滋味?
vivi1988132011-04-08 13:05:30 发表


小区入口的咖啡厅外面,四张桌子都坐的是白皮肤的老外,老外中间偶尔夹杂黄皮肤面孔,他们正悠闲地喝着咖啡,这里是有超高层住宅的半岛城邦(资料、论坛)。
半岛城邦二期已经入伙1年,如今仅剩余20多套超高楼层单位。下午时分,小区里面极少行人,相对150米的楼体,这里小区的园林有点显小。
进入1栋,进入直达48层的电梯,几句话还没说完,48层已经到达。这套位于48层顶楼的500多平方米,总价过4000万,坐在空荡荡的客厅,就可以清楚看到西部通道的大桥和对面香港的山和天水围。这只是这个城市里面超高层生活的一角。
在深圳,万科俊园、幸福里、擎天华庭、港丽豪园、金域蓝湾等超高层楼盘已经入住,半空中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呢?
40层以上有绝佳风景
何为超高层?根据1972年8月召开的国际高层建筑会议决定,40层以上(高度100米以上)的为超高层建筑.
住在100米以上,住在超高层的业主,躺在床上看星星会不会要亮一些?从小城市里面来,还充满浪漫主义幻想的张小姐,她对于超高层的疑惑就是这个。擎天华庭的业主张先生回答了她,他真的觉得夜深的时候,看星星会要亮一些。
现在深圳的几个已经有人居住的超高层,最高的为幸福里A栋49层,170米,其次为擎天华庭的168米,48层,其余的几个超高层也都在150米左右,在这样的高度,从业主嘴里面得出的第一个居住优点就是有绝佳的风景,也许是城市风景,也许是山景,也许是海景,总之他们都很无敌且毫无遮挡。
如金域蓝湾可以看到红树林和大海还有香港,在半岛城邦二期48层里面,整个蛇口和深圳湾的海域,可以从3个阳台分别去看,从客厅的大玻璃窗,可以看到所有的景观都在眼前清晰地上演,风景就是挂在窗外的一幅画,安静而美好。
幸福里和万科俊园看的则是整个罗湖的城市景观。
“在城市中心的超高层顶楼,夜晚感觉比白天要好,你站在那里,马路上是闪亮的车河,到处都是霓虹灯,让你感觉罗湖真是充满活力。”曾经到幸福里一个顶楼大房子参加过party的范小姐说,她认为那夜晚的景观或是让人喜欢幸福里超高楼层的重要因素,而白天的时候,会看到大量罗湖旧楼的楼顶,脏兮兮的,未必好看。

电梯快得有飞机降落感
从半岛城邦(资料、论坛)二期48楼下到1楼,只要50秒,下来之后,从来只在低楼层居住的南都记者觉得有点失重感,要吞口水防止耳鸣,还觉得有点晕,这种不适感直到走出小区才消失。
同去的售楼员吴小姐则称,她第一次上到48楼还有点恐高,后来就慢慢习惯了,她对电梯的速度则早已经没感觉。
吴小姐的感觉已经成为超高层业主们的一部分,按照华森建筑总工程师王晓东的说法,深圳人,现在住48层可以适应,未来住90层也是一样可以习惯的。
南都记者采访的这些超高层业主,一致反映的就是超高层的电梯速度很快,居住在擎天华庭的业主谢先生还热情邀请南都记者去体验,“很快的,一点都不会觉得因为高楼层而有上下的麻烦”。
目前深圳的超高层都使用的是高速电梯,半岛城邦二期的电梯,轿厢比写字楼的都要大,层高至少有3米,感觉没有什么放入不了的家具。
回复该发言
2 回复:深圳超高层生活调查:家住150米高是神马滋味?
vivi1988132011-04-08 13:05:30 发表
王晓东称超高层对电梯轿厢和速度都有要求,一般是要求超高层电梯1分钟内可以到达。在超高层的设计里面,电梯是成本增加的一个重要部分,一个是电梯有电梯井,需要占用空间,超高层本身因为核心筒比较大各种结构支撑较多公摊部分已经很大,多增加几个电梯,成本就很明显,而且电梯本身也是成本之一。王晓东表示超高层一般都需要3部或以上电梯,而在国外,电梯要求的数量会更多,因为电梯的数量要以住户的舒适度为主。“不过国内对于超高层电梯的数量法规没有明显规定,现在很多超高层电梯数量设置也是学习香港。”王晓东称。
奇怪的是,除了电梯,超高层的水压和大家想象的正好相反,我们通常认为高层会出现缺水问题,但超高层的业主几乎是一致回答,完全没问题。
超高层抗震吗?
去年上海高层公寓大火的时候,有位网友就在微博上表示,从此不买高楼层;今年日本地震,地震的威力让人们对高层建筑提出了新的抗震需求,而超高层楼盘可能更多地需要面对这些问题。
按照深圳目前的发展模式,今年深圳将有君临天下、东海国际中心的公寓、德弘天下华府(资料、论坛)等新超高层入市,在售的则还有兰亭国际和天安高尔夫珑园(资料、论坛)A栋。过去10年里面,深圳只有5个超高层,可是最近的2年内,就有5个超高层出来。未来的几年,随着城市更新的推进,超高层肯定将成为一种趋势。如此多的超高层,安全问题将更多地被提及。
超高层的消防和抗震功能是否和别的楼盘不一样呢?
王晓东说,这确实会有不一样,因为超高层消防电梯没有那么高,所以很多超高层都要求安装自救设备,这个自救不是告诉你如何逃生,而是安装如自动喷淋设备。王晓东指着自己办公楼头顶的一种有如烟雾探测器一样的东西说:“这个只要里面那个红色的玻璃管被烧掉,马上就会启动自动喷淋设备。”半岛城邦(资料、论坛)销售部经理陈宝永表示,其二期每个房间都有安装自动喷淋设备,在48楼的清水样板间里面,南都记者确实见到平时很少关注的和王晓东办公室一模一样的喷淋设备。王晓东表示,这个设备的安装,也是开发商成本增加之一,普通高层是不需要的。
不过对于这样的安装,多数业主并没有太留意,陈宝永称有些业主在装修时甚至要拆掉,物业公司要不停地检查保证这个喷淋设备存在。
家住万科俊园的洪先生在被问到消防问题时候,几乎没有更多想法,他认为既然国家造出了超高层,就一定要有相关的消防要求,开发商就会做好这块,所以他还没想过这块的问题。擎天华庭的谢先生更加直接,他认为上海那次大火,肯定会让消防局对超高层消防开始关注,会研究对这问题的解决办法。
除了消防,超高层的抗震性能也是目前被关注的问题之一,王晓东认为,超高层其实和高层的抗震级别是一样的,超高层只是为了这个级别付出了更多的代价而已。“超高层里面如果有避难层,那么发生事故的时候,这个避难层是最安全的。”王晓东表示。不过,据南都记者了解目前深圳的大部分超高层都没有设置避难层,一个是成本问题,一个是中国对150米以下的建筑没有明确法规要求设计避难层。



住在超高层,视野会开阔一些,生活态度或许也会改变一些。南都记者李孟姣摄
案例1
回复该发言
3 回复:深圳超高层生活调查:家住150米高是神马滋味?
vivi1988132011-04-08 13:05:30 发表
从40层俯视城市,感觉和平时不一样 刘俊,40余岁,公司高管,目前居住在万科金域蓝湾(资料、论坛),40层
2007年我选择这套房子的时候并没有太多考虑楼层,因为我所住的这期比前几期的产品都要好,并且又是万科的物业,就买了。至于选择40层也不是为了体验高层的生活,而是刚好那年我40岁,这套房子也是40层,机缘巧合吧。
说实话我本身有点恐高,住在40层确实有点害怕。特别是客厅的阳台,开放式的,入住后我立刻选择用玻璃封好,才有了安全感。
高楼层首要的优点视野。从这样一个高度和角度看整个城市的感觉无疑是不一样的。再者说金域蓝湾所在的区域和这套房子的朝向,高层的景观也比较好:南边是红树林保护区,再往南便是香港区域,是一片面积不大的内海,站在40层楼、近100米的高空迎着朝阳俯瞰这片绿景,很是舒服。
再者说,高楼层的空气质量肯定要比低楼层的好,并且楼层高空气流动明显,如果开窗开门很容易在客厅形成对流风,夏天根本不用开空调。金域蓝湾这期最高有47层,本来我计划住顶楼的,但在顶楼体验了一下开窗的感觉后,果断地放弃了,因为风太大了。
超高层生活也很幽静,由于周边同类建筑少,故给自己一种隐居起来的心理暗示。我本人就不大喜欢暴露在外面,喜欢找个属于自己的空间悄悄地躲起来,超高层给了我这种生活。
有些靠海的超高层,有风吹起就会显得潮,我这里不会,因为同样是靠海而居,面对我吹来的是北风吹向海湾,而半岛城邦(资料、论坛)则是南风天,从海面吹来,因此显潮,如果是在海边的超高层则要特别注意这点。
可能很多人会对超高层的上下楼是否方便生疑,其实大可不必,因为开发商肯定会将此因素纳入考虑。与高层写字楼的电梯一样,金域蓝湾的电梯也分为低层和高层,两低两高共四部。因为用的是高速电梯,所以在上下时没有明显的等候感。
我觉得有个很奇怪的现象,我发现越住在高层,周围的人口就越少。我原来住的房子是7楼的,周围都是拖家带口的邻居,而现在住40楼我连邻居都很少碰到。我分析了一下,深圳的超高层很少,能住在这里的都是想法不大一般的人,比如追求个性,比如抱着娱乐生活的心态,不同于正常居家一族。如果是在金域蓝湾,他一定有了年龄的积累,聚集了一定的财富,他们的价值观和心态都会与众不同。是物业给这类人与他人做出了划分。
至于近期各地频发的地震也不得不提。的确,超高层针对地震的反应是很明显的。金域蓝湾每17层就有一个转换层,一旦出了危险可以先就近逃离到那一层,起到隔离的作用。但是像万科也没有给业主普及消防、地震的演习,现在想想确实很必要。
有人也问过我是否在阳台上看过硕大无比的飞机从头顶上飞过,答曰:“很遗憾,没有。”金域蓝湾并不在飞机的飞行航线上,预计半岛城邦的业主就会有这样的经历。不过,遇到气压低的时候则可以明显感受到云彩从楼间穿过。这也只有在高楼层才能看到吧。
最后我觉得,住在超高层里的住户首先都是有想法的,因为超高层不同于普通住宅,实用率上略低,不大会是居家一族的“菜”;第二因为它的楼价较高,因此业主的支付能力较高,体现在有一定的财富积累。基本上买这种房子的人不会关注面积,他更关注景观、风水以及生活在此的态度等等。像我的墙面用的熏衣草的颜色,地板用的松木的颜色,出国每到一个地方都会买些当地的小玩意,墙上贴了些彩色花朵的贴纸是因为后面的墙纸被家里的狗抓坏了,呵呵。作为一个40多岁的人到了享受的时候,他对生活的要求是满高的,对生活的视角也会独特一些,比如会选择超高楼层。
案例2
单身时,超高层是朋友聚会的好场所   
张先生,30余岁,曾居住在擎天华庭,42层
回复该发言
4 回复:深圳超高层生活调查:家住150米高是神马滋味?
vivi1988132011-04-08 13:05:30 发表
2002年,那时我还是个单身青年,上班时间不算太长,这个超高层给我带来一些难以忘怀的记忆。
我的房子擎天华庭是福田的第一个超高层住宅,去买的时候,最初目的可没考虑高度原因,主要是在福田工作,附近新房子很少,看到擎天华庭,发现越高风景越好,于是就选择了一个42层的户型。那个时代,高一层才多100元/平方米,那当然要往高的楼层挑。
最开始住进去,我感觉最新鲜的倒不是风景景观无敌,可以看到莲花山、福田中心区这些景观优点,而是身边同事朋友的艳羡,他们纷纷提出希望参观我的家,经常会有很多朋友跑来体会超高层的感觉到底如何。而几乎每个周末,家里都会有次小型聚会,要么是朋友要么是同事,那个时候单身的朋友和同事居多,大家对于我42层的房子充满了好奇心,没事都想过来吹吹风,聊聊天,打牌,这让我很有种自豪感,每个周末的活动都丰富多彩,感觉过得特别热闹和充实。单身的时候真的很喜欢热闹,喜欢一堆朋友在一起玩,这个房子给了我很多这样的机会。
这里电梯很快,到41楼也就1分钟左右。我住了两年,一般情况下,只有早上上班时等待时间会长点,其余的时间,几乎都不需要等待太久。关于电梯,我还有些深刻的记忆,它带来过小小的烦恼,那就是,有时晚上加班回家,一个人坐电梯,会发现电梯不知道被哪个调皮的孩子将每层都按下了,所以电梯每到一层就会停一下,到41层得停几十次,重复单调的开和关的动作。每次电梯门一开,都会看到外面空空荡荡的楼梯间,什么都没有,然后心里会有小小的恐惧,等开到几十次之后,这种恐惧感会慢慢扩大,然后就会想逃出电梯,赶紧回到自己房间。
实际上,2年后,我就没有再住在这里,将房子出租给一个香港人家庭,自己换了房子。很简单,这房子有个缺陷是没有社区,而且由于位处成熟生活区域,周围环境相对嘈杂,有点乱,小环境不好,单身的时候无所谓,结婚有孩子了就不一样,再说,有了小孩之后,老人也过来了,对老人和小孩最重要的还是社区。为了社区,我将新房子买在龙华一个超大社区里面,最后选定的楼层是10楼以下。楼层低,家里老人有时候还可以爬爬楼梯,锻炼身体,而且有了小孩子,楼层太高总担心不安全。不过,8楼就蚊子多多了,这在住超高层的时候是没见过的。自从上海高层教师公寓大火之后,我的置业想法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我认为买物业,品牌开发商和物管都很重要,而且买超高层的楼盘,要么选择低楼层单位,要么选择最高的顶层,因为顶层逃生容易,可以逃到天台。
有人好奇,住这么高的房子会不会有摇晃感?那肯定是没有的,那些有感觉的人一定是心理有问题。
案例3
晚上,全罗湖的灯火都在脚下
洪先生,45岁,IT业,目前居住万科俊园,39层
我是福建人,本来是冲着风水去买俊园的,谁知道却开始从此爱上超高层生活。我曾经住在名商高尔夫,但这个别墅没有给我带来太多舒适感,反而是潮湿和众多的蚊子将我打败,成为我想换房子的理由。
2年前,我换到俊园,当时也没想买这高楼层,但是正好39楼有业主放盘,觉得这房子虽然旧,但是材料和管理都很好,风水师又说需要一个如此朝向的房子,于是就买下了。
在罗湖这个39层的房子里面,最远的地方可以看到现在福田中心区的卓越世纪中心,而夜晚,璀璨的灯火会让人有居临整个城市之上的感觉,最繁华的罗湖灯火都在脚底下,那感觉总有点点自恋般的欢喜。整个夏天,根本不会出现蚊子这样的东西。现在,我已经喜欢上了这种超高生活的感觉。
案例4
窗外浓雾弥漫楼下雾气全无
谢先生,63岁,退休,目前居住擎天华庭,34层
回复该发言
5 回复:深圳超高层生活调查:家住150米高是神马滋味?
vivi1988132011-04-08 13:05:30 发表
1-2层是商场,3-5楼是停车场,6楼空中花园,7楼会所,8楼才开始住家,这么说来,我所住的擎天华庭的34楼等于是41楼,远远超过100米。
我住擎天华庭已经四五年,在这里,我体会到了高速电梯的快乐,也体会到了夏天没蚊子的开心。我以前住过别墅,好是好,但是没人气,人居住在里面有软禁的感觉,找不到老人一起玩。
我的朋友经常问,刮台风的时候这里的风会不会特别大,其实没特别感觉。对我来说,刮台风时候仅仅是风的唿唿声大一点,其余也和别的楼层差不多,唯一的差别是,有时候雾霾天气,早上起来,看到窗外全部都是雾气,如在山顶云雾缭绕的感觉,可是到1楼一看,一切都好好的,前面几百米都是清晰的,只有抬头看的时候,会看到一团雾气将整个楼盘的上部分罩住了,像海市蜃楼,特有感觉。


网络调查
六成网友
不知道深圳有超高层住宅
很奇怪,对超高层有兴趣的人少之又少。4月6日下午,南都联合搜房网对超高层住宅的生活进行调查,共有1443网友做了网络调查,调查显示,六成网友不知道深圳的几个超高层住宅属于超高层;五成以上的人对超高层的兴趣主要是风景,而如果有足够的钱,超高层、多层、普通高层、别墅这几种物业,近六成的人表示会选择别墅,想买超高层的仅3.6%。
1.你知道深圳的超高层住宅吗?
A.知道 B.不知道 C.知道一两个
2.如果你有朋友住45楼,你会想到他家干吗?
A.看风景 B.吹风 C.纯粹无聊满足下好奇心
3.如果你有足够的钱,可以买任何一种物业,你会选择什么样的物业?
A.别墅 B.多层 C.普通高层D.40层以上超高层
4.日本地震、上海公寓火灾之后,你对超高层的安全防范有过担忧?
A.有,以后买楼时候会想下B.没有,那是小概率事件 C.非常恐惧
专家对话
即便住到90层,人也能适应
王晓东 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南方都市报:如今深圳城市建设趋于饱和,可以想见未来只能学香港走高密度之路,而高容积率就意味着更多的超高层将出现……
王晓东:这个趋势是肯定的,未来中国的大中型城市都有这趋势。但是希望不久之后会有一些调整和改正,因为超高层太多不一定合理,超高层住宅,主观上和客观上都不是一个最好的居住解决方案,也不是一个环保的做法。


-->当然,中国的技术已经十分先进,1000米以下的建筑都完全没问题,日本是20年前就开始研究1000米以下的建筑,中国这块也和世界水平是差不多的。
南都:超高层的成本会增加很多吗?
王:肯定的,你要建设一个超高层,它的结构平面要占到很大空间,特别大型的聚合体,肯定有很多空间结构将这个建筑支撑起来,中间要做很多联系,如“一束高层”一样。这些都需要很高的成本,而且只要高度增加,成本有可能增加的就不是一倍。
南都:超高层的电梯数量是不是也要不一样?水压会不会有问题?
王:在国外,电梯的数量是和人体的居住舒适度关联的,但是在国内,还不会放很多电梯,一是电梯占用的空间多,越多电梯房间的使用率就低,目前超高层的建设法规不够完善,所以很多开发商都是仿照香港设计建设的。水压上,其实超高层的水压不会出现问题,只要是超高层,就会有个转换层放水箱,提供二次加压,不可能一个管子一直下来,一定要分很多段,如果不分,从100米直接下来的水有很夸张的力量,有可能上个厕所就能造成一次事故。不过,这些都是需要增加很多成本的。
回复该发言
6 回复:深圳超高层生活调查:家住150米高是神马滋味?
vivi1988132011-04-08 13:05:30 发表
南都:那安全性设计呢?这次日本地震之后,大家可能会关注这个。
王:有一些安全要求的,如到多少层之后,有些窗户就是不能打开的,特别沿海区域,因为经常有台风,可开的窗户面积就不能太大。至于地震,这个,超高层和高层达到的抗震能力是一样的,只是为了达到同样的级别,要增加更多的成本。
南都:超高层还会面临一个心理上的问题,香港很多超高层都有90多层,和超高层写字楼一样高,我听说在地王高层办公的人,风大的时候会感觉到摇晃,你觉得人如果居住在超高层里面,会不会也可能出现这样的现象?
王:这种摇晃一定不是个人可以感觉出来的,按照超高层的要求,超高层主要是使用的柔性的钢材,当进入一定高度之后,一定是要摇晃的,但是这个摇晃不是人可以感觉到的,一定是仪器才能测试出来的,如果不摇晃,反而就可能会出问题。地王还是比较特殊的超高层,属于不对称体,这是超高层里面极少的不对称体的案例,一般全部都是对称的。但我曾经在台风的时候拿着望远镜去地王大厦对面观察地王大厦,发现肉眼不可能看出来。
南都:现在深圳的住宅最高的还不到50层,香港好多都90层楼,今年深圳会出现82层的超高层公寓,想起来似乎很恐惧。
王:没关系,90层以上,只要人住进去,都会适应。中国人最喜欢缺啥补啥,自己没有的东西,总想得到,所以这个90层,上去之后,生活没多久,就会适应的。人的适应能力很强大,设计者也会让大家在90层感觉不到摇晃的。
南都:超过100米的超高层住宅中间必须有避难层,楼顶需要有临时停机坪,这个是真的?在深圳有实现?
王:是有这样的要求,但是法律并没有很清楚地规定这点,所以不能说开发商违规。因为建设一整层的避难层,成本又要增加不少,在法规要求没有明确的时候,开发商肯定是盈利至上的,赚钱是他们天经地义的事情,这个可以理解。
南都:你会买超高层吗?
王:如果我选择,独立住宅买不起的话,会买多层。
微访谈
超高层的消防问题大家最关心
@鲜氧:最担心消防,听说深圳的云梯差很远?带直升机停机坪的写字楼也从未启用,设备是否正常?人太多坐电梯也很乱。现有的超高层住宅价格上涨不大。
@弓鸣:超高层已成深圳等一线城市住宅的规划趋势,40层以上云端生活必将比比皆是,在地球渐变成振动模式的未来,确实高处有鸭梨。
@江少杰_samuel:如果自住的话我真没办法接受超过30楼,办公就无所谓。记得以前去一个朋友家在香港九龙站的天玺50多楼,一进去就感觉很潮湿,我风湿很严重所以肯定不成的。
@老树:如果像香港那些超高层豪宅一样,有很好的配套和海景,可以接受更贵价格,但是消防设施一定要确保。城市向上生长,最紧要提高消防能力;向外生长,最紧要搞好交通规划。
@深圳卢韵如:我愿意付多点钱住在高处,在我觉得性价比合理的情况下。无论城市向哪个方向生长,都希望它能做好准备,不要让娃悲催地申请学位,不要在医院疯狂地排队,出门也不要被一大堆的车塞得连小区门都出不了。对了,担心和对面的楼层对视,即便住在80层,如果有天突然认出来对面住在80层的人,也挺伤感吧。
@rose琪琪:不向往云端的生活,论生活就该前庭后院摆花弄草养条狗,论居住10楼左右最佳,蚊虫少、空气佳(据说十几二十楼为灰尘层)、消防云梯可到达。向往工作在云端。
回复该发言
共有6帖子
图片链接:
插入图片  取消
视频链接:
插入视频  取消
音乐链接:
插入音乐  取消
内容: 图片视频音乐
  发帖赢积分  快捷键 Ctrl+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