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年3月的PMI为53.4%,继续保持在50以上,从2009年3月份,连续25个月处于50%以上。3月份PMI比2月份上升了1.2个百分点,之前曾连续3个月环比回落,虽然3月份环比上升了1.2个百分点,还是低于季节性因素(3.3%)的影响。与历史均值相比,积压订单、产成品库存、原材料库存都处于较高水平,说明相对于生产来说,需求尚显不足。
2、从环比来看,历史上,3月份PMI环比数据都是有较大幅度上升的,11年3月份PMI指数虽然环比上升了1.2个百分点,却大幅低于季节性因素。
在11个分项中,只有积压订单、产成品库存以及送配货时间高于季节性,其他的都是低于季节性。这也进一步说明需求相对不足,企业周转速度放缓。
3、虽然生产指数(55.7)与新订单指数(55.2)比较接近,但是内需(新订单-新出口订单)进一步放缓,解释了需求的不足主要是由于内需的不足导致。
4、供需缺口(新订单-产成品库存)3月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趋势项也放缓,并有回落的趋势。3月份新订单上升了0.9个百分点,但是大幅低于季节性(4.3)。企业没有同幅度地控制生产,生产指数环比(1.9个百分点)超过了新订单变动,从而导致产能过剩。我们认为目前存在企业资金成本上升的预期,从而会激励企业将原材料更快地转换为产成品,也导致未来的产能过剩压力,推动该指标继续回落。
5、3月份的购进价格指数68.3%,环比回落1.8个百分点,但是总体还是处于高位水平。与CRB指数保持了较强的相关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上涨,是购进价格指数持续7个月保持在65%以上的高位的一个主要原因。
6、3份从业人员指数为51.8%,环比上升了2.9个百分点,低于季节性因素(3.25个百分点)。由于我们预期未来内需还比较乏力,从而从业人员指数可能会继续回落。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