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航天发射中心已具备高密度发射能力
1 西昌航天发射中心已具备高密度发射能力
li1371352011-04-09 13:49:40 发表
资料图: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搭载着嫦娥二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升空。
近年来,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进入高密度航天发射时期,今年计划执行9次卫星发射任务和11次“过路星”跟踪测量任务。中心党委书记孙保卫8日表示,中心已具备完成高密度航天发射任务的能力。
组建于1970年12月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测试发射、测量控制、通信、气象和技术勤务保障五大系统组成,拥有2座现代化的发射工位,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发射任务,同时具备发射多射向、高中低轨道和月球探测卫星的能力。1984年以来,先后组织63次卫星发射任务,成功将61颗国内外卫星送入太空,先后创造了成功发射中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实用通信卫星、国际商业卫星、导航卫星、月球探测卫星、数据中继卫星和第一枚大推力捆绑式运载火箭等多项“第一”,年发射能力达到10发以上。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近日将择机发射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在接受中新社访问时,孙保卫表示,今年任务数量之多、发射密度之大、协调统筹之难、保障任务之重都是前所未有。为此,中心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措施,有信心确保发射任务的顺利完成。
一是技术水平稳步提升。新建西昌指控大厅,大量更新测控设备,机动性能、数字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具备多任务、多轨道、多射向、全天候、多类型航天器发射测控能力。目前,通信系统正在进行IP化改造,气象信息观探测手段明显改善,探测精度明显提高,对氮氧站、场区高压供电系统进行大规模改造,综合保障能力大幅提升。随着综合发射试验能力的提升,中心已经形成多星双箭并行测试发射能力,年发射能力达到10次以上。
二是管理能力大幅提升。针对高密度任务常态化,由一个中心指挥所、一个阵地指挥所、一个卫星保障组统筹任务组织实施,统一协调测试计划、统一组织人员定岗、统一调配资源保障,加强试验任务的全过程管理。从范围管理、成本管理、时间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等9个方面,对项目进行系统和全生命周期管理。2006年开始,逐步建立卫星发射任务、公共卫生、恐怖袭击及群体性事件、事故灾难和自然灾害5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组建危化品事故抢险、特种抢险救援、消防、救护、通信保障等5类共7个中心级应急分队,建成应急指挥中心。
三是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推进。中心紧跟国际航天发射市场步伐,将年轻技术骨干放到任务关键岗位使用,有计划地安排年轻科技人员参与管理和决策,有针对性地组织他们分析排除故障;抽调年轻技术骨干组成系统工程师,派往发射一线实施技术监督和指导;让年轻科技人员在设备更新、改造和技术革新中挑大梁,培养创新能力。
孙保卫透露,今后五年,中心仍处于重要发展机遇期,将完成包括“二代导航”、“探月二期”等多次卫星发射任务,高密度任务将成为常态,经常是多次任务交叉并行。
回复该发言
资料图: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搭载着嫦娥二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升空。
近年来,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进入高密度航天发射时期,今年计划执行9次卫星发射任务和11次“过路星”跟踪测量任务。中心党委书记孙保卫8日表示,中心已具备完成高密度航天发射任务的能力。
组建于1970年12月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测试发射、测量控制、通信、气象和技术勤务保障五大系统组成,拥有2座现代化的发射工位,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发射任务,同时具备发射多射向、高中低轨道和月球探测卫星的能力。1984年以来,先后组织63次卫星发射任务,成功将61颗国内外卫星送入太空,先后创造了成功发射中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实用通信卫星、国际商业卫星、导航卫星、月球探测卫星、数据中继卫星和第一枚大推力捆绑式运载火箭等多项“第一”,年发射能力达到10发以上。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近日将择机发射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在接受中新社访问时,孙保卫表示,今年任务数量之多、发射密度之大、协调统筹之难、保障任务之重都是前所未有。为此,中心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措施,有信心确保发射任务的顺利完成。
一是技术水平稳步提升。新建西昌指控大厅,大量更新测控设备,机动性能、数字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具备多任务、多轨道、多射向、全天候、多类型航天器发射测控能力。目前,通信系统正在进行IP化改造,气象信息观探测手段明显改善,探测精度明显提高,对氮氧站、场区高压供电系统进行大规模改造,综合保障能力大幅提升。随着综合发射试验能力的提升,中心已经形成多星双箭并行测试发射能力,年发射能力达到10次以上。
二是管理能力大幅提升。针对高密度任务常态化,由一个中心指挥所、一个阵地指挥所、一个卫星保障组统筹任务组织实施,统一协调测试计划、统一组织人员定岗、统一调配资源保障,加强试验任务的全过程管理。从范围管理、成本管理、时间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等9个方面,对项目进行系统和全生命周期管理。2006年开始,逐步建立卫星发射任务、公共卫生、恐怖袭击及群体性事件、事故灾难和自然灾害5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组建危化品事故抢险、特种抢险救援、消防、救护、通信保障等5类共7个中心级应急分队,建成应急指挥中心。
三是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推进。中心紧跟国际航天发射市场步伐,将年轻技术骨干放到任务关键岗位使用,有计划地安排年轻科技人员参与管理和决策,有针对性地组织他们分析排除故障;抽调年轻技术骨干组成系统工程师,派往发射一线实施技术监督和指导;让年轻科技人员在设备更新、改造和技术革新中挑大梁,培养创新能力。
孙保卫透露,今后五年,中心仍处于重要发展机遇期,将完成包括“二代导航”、“探月二期”等多次卫星发射任务,高密度任务将成为常态,经常是多次任务交叉并行。
回复该发言
共有1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