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的分析报告称,迪士尼乐园直接间接带动的产业可达上百个,旅游业、现代商贸业、文化产业、航运物流业和装备制造业等前五名最直接受益于迪士尼项目的产业,预计将在项目正式运营后每年累计增加约340亿元的总产出和总收入,其中排名前三的均为现代服务业产业。
综合新华社上海4月8日电上海迪士尼度假区4月8日正式开工建设。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中外合资现代服务业项目,上海迪士尼开创了迪士尼海外投资新模式——“上海模式”。在迪士尼乐园的建设过程中,基建和商业地产将首先获益,而后期的运营过程中,将拉动包括文化旅游在内的上百个产业收入增长。
“上海模式”
美国本土以外的迪士尼主题公园和度假区正在成为迪士尼越来越重要的收入来源。上海迪士尼乐园也将成为迪士尼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根据华特·迪士尼公司2010年年报,该公司全年营业收入较前一年增长5%达到380亿美元,其中主题公园的收入为108亿美元。该公司在全球主要开展五种业务:影视娱乐、主题公园和度假区、媒体网络、消费品、互动媒体,主题公园和度假区历来是整个营业收入中最大的一块。
在2010年主题公园和度假区108亿美元的收入中,有24亿美元来自国际市场,也就是东京、巴黎、香港。其他84亿美元来自美国本土。虽然总量比美国本土少,但是海外主题乐园和度假区运营收入在2010年增加了1.32亿美元,而美国本土的运营收入却减少了3800万美元。
客流将成为影响上海迪士尼收益的决定因素。
上海的地理位置以及“惊人”的客流是迪士尼落户上海的重要原因之一。据悉,东京迪士尼在2010年的8月迎来了其开园以来的第5亿名游客。
除了客流这一决定收入的影响因素,上海迪士尼乐园还以其独特的“上海模式”创新了利润分配方式。在中美双方共同设立的3家合作企业,中方不仅在主题乐园公司和配套设施公司中持股57%,在管理公司中也持有30%的股份。
基建地产先尝“甜头”
4月8日的开工仪式,成为迪士尼大规模建设的标志。而分得第一杯羹的,无疑是从事施工建设的基建类企业。
从已披露的情况看,上海本地的基建类企业在这项重磅投资中一马当先。包括上海建工、浦东建设在内的上市公司,去年以来陆续公告中标与迪士尼相关的重大工程。
如上海建工今年1月表示,成功中标上海申迪建设发包的1.68平方公里场地形成工程,中标价近6.4亿元。而浦东建设早在去年9月申迪集团成立后不久,就宣布获得了迪士尼周边的两项道路BT项目,合同总金额累计超过10亿元。
国泰君安研究员韩其成介绍,对于重大项目,目前业界的一般共识是包括配套基础设施在内的间接投资是直接投资的7到10倍。如果以7倍算,目前迪士尼预定投资额245亿元,能够带动的总投资额将达1715亿元。
除了基建,地产也是一块不可忽视的蛋糕。
2009年11月迪士尼乐园获批消息公布后一个半小时,紧邻迪士尼规划用地的一块住宅用地即拍出了11.9亿元的高价,对比底价的溢价率高达264%。
相比住宅用地,迪士尼乐园有望带来的每年千万客流,对商业地产开发商的吸引力更大。在此前的一次拍卖中,川沙新市镇的一个商业地块成交溢价率高达427%。虽然代价不菲,包括均瑶集团、界龙实业在内的一些知名民企仍先后表达过投资迪士尼配套区内酒店和购物中心的意愿。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