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汕尾市长郑雁雄。

深圳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张思平。
(这个项目)好是好,关键就是看深圳是不是来真的,深圳要是来真的就已成功一半了。当然深圳是有决心的。
——— 汕尾市长郑雁雄
深汕合作是共赢,深圳企业在深圳不光是找不到土地,而且经营成本高,如果跑到内地,人生地不熟,还脱离了物流服务的合理范围,但汕尾是合理范围内。
———深圳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张思平
汕尾海边,一片陌生的土地,吸引了深圳118名民营企业家。昨日由深圳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张思平带队,4台大巴满载深圳各大企业的一把手,考察两小时车程外的深汕特别合作区,并首次签订了价值66亿元的项目意向书。
深圳与汕尾“眉目传情”已久,但实质性动作才开始于今年。省委省政府批复了《深汕(尾)特别合作区基本框架方案》,特别合作区以深圳(汕尾)产业转移工业园为基础进行建设,规划范围包括汕尾市海丰县鹅埠、小漠、鲘门、赤石四镇,总面积463平方公里,规划控制面积约200平方公里。合作区的合作期限为30年,从2011年至2040年止。
特别合作区是由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意图发挥汕尾在土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引入深圳的发展理念、招商引资和管理经验等。预计至2016年,合作区基本建成。
昨日深圳企业家参观了深汕特别合作区,并和汕尾的政府高层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记者在现场看到,目前特别合作区仍处于规划阶段,山坳间有大片未开发的土地,仍然保持小镇面貌。不过深圳企业家对于特别合作区的态度冷热不均,有的企业家已经签订了项目意向书,例如温州商会拟投资30亿元建设温商电子商贸城市等,13家企业共签订了66亿元的项目意向书。但也有企业认为政府尚未明确相关的扶持政策,因此持观望态度。深圳方面表示,会继续组织深圳企业家到汕尾考察接洽,争取引进更多的企业。
汕尾说
昨日,参加与深圳企业家面对面交流的汕尾市市长郑雁雄接受了南都专访,他表示汕尾的优势是土地,要用低房价吸引人才,并表示深汕特别合作区成败的关键,就是“深圳是否来真的”。
只拿三成GDP汕尾也愿意
记者:深汕特别合作区产生的利益,汕尾和深圳怎么分配?
郑雁雄:这个园区很大,有463平方公里,十年内预计有2000亿的G D P,算下来有200多亿的税收。但税收不能拿走,要投入进去。同时为了调动深圳的积极性,70%的G D P产值算给深圳。税收是小对半,一半给园区,剩下的深圳和汕尾政府再对半,相当于我们只拿25%。
记者:即便只拿三成GDP也愿意?
郑雁雄:虽然只拿三成,但十年预计总体GDP是2000亿,30%的GDP就有600亿,我们现在全市才400多亿,光一个园区就这么多啊。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