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从来不缺少泡沫,关键的问题是,什么时候会被刺破?
尽管央行在清明“小长假”的最后一天宣布年内二次加息,第二天(4月6日),沪深股市仍丝毫未惧加息影响,低开高走,蓝筹股甚至强势上冲,引领上证综指在近一个月后再次站上3000点,涨幅1.14%。截至8日收盘,已连续3天站稳3000点。
跷跷板的另一头,中小盘股的调整没有歇脚,创业板指数跌幅达2.05%,两个月来首度跌破千点。4月7日,创业板新股更是再现大面积破发,一个交易日内上市的4只创业板新股中仅海伦哲飘红,其余3只全部破发。
“创业板正在步入去泡沫化过程。”《华夏时报》记者采访券商、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后发现,他们的意见高度统一。在他们看来,去泡沫化在预期之内,业绩增长不尽如人意正在让过高的估值逐渐“退隐”创业板,而在即将推出的新三板和国际板的挤压下,创业板估值还会加快挤泡沫。
前车之鉴是,纳斯达克当年泡沫破裂时,瞬间就蒸发了近八成的市值。
与此同时,无论是公募基金已采取的仓位转向,还是上市公司业绩、估值数据使然,低估值周期类等以“蓝筹”为主题词的个股逐渐表现抢眼。在一而再再而三地转换失败后,市场期待已久的“二八”风格转换正悄然走近,而待创业板泡沫挤完后,市场有望进入新一轮牛市。
盛极而衰
经历了2008年的单边下跌和2009年重回3000点后,自2009年9月始,中小板与沪深300指数走势即现分离,中小盘股涨幅明显快于权重股。且这一特征在2010年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与上证指数、沪深300指数和深证成指同时下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年中小板指数上涨21.26%,创业板指数上涨15.38%。
“A股已是一个分裂的市场,在2010年达到极致。”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师杨德龙对本报记者指出,“2010年,1000多只中小盘个股创新高,而大盘指数只有6000点高点后的一半,大小盘指数一跌一涨,相差近30%。”
此种差异下,众多机构不断预言“二八”风格将上演,但“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大小盘估值差异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前所未有。记者梳理数据看到,去年11月和春节前后,两次二八转换都以失败结束。
在多数机构看来,大盘股估值持续保持在20倍左右,追溯缘由,主要受制于银行、地产之低迷。市场资金在无法选择权重股的背景下,持续流入中小盘个股,成了“没有选择的选择”。
凡事到了极致,就意味着方向反转时刻已迫近。
今年一季度,这一时刻终于来临。当季,沪深300指数涨3.04%,中小板指数却大跌6.47%。被视作A股市场“二八风格”转换重要风向标的沪深300金融指数和沪深300地产指数也分别大涨4.76%、4.31%。而随着再次跌破千点,创业板双头已清晰可见。
“从技术形态上看,中小板尤其是创业板破位下行趋势明显,已跌破今年反弹以来形成的平台高位区域,可以确认,这两板块的小股票去高估值过程的正式开始。”北京私募基金经理林宁向记者分析。
在杨德龙看来,去年市场的主线是创业板等中小盘股票的泡沫化,今年则是蓝筹股价值回归,“从今年一季度市场走势看,中小盘股票尤其是创业板的去泡沫化正在进行中。”
多重因素挤泡沫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监管层旨在完善资本市场结构的构想也对创业板高估值形成挤压态势。其中可能最先出台的就是 新三板扩容。基金一哥王亚伟此时唱空创业板正是基于这一考虑。
国泰君安分析师王稹认为,新三板扩容会分流一部分创业板资金,但从新三板的资金来源和资金量来比较,其对创业板的实际影响更多是心理层面,而非资金面。
回复该发言
创业板开始去泡沫化 泡沫挤完市场将进入牛市
2 回复:创业板开始去泡沫化 泡沫挤完市场将进入牛市
天苍月2011-04-09 21:28:14 发表
“新三板扩容将对创业板形成倒逼机制,带动创业板规范化以及拉低板块整体估值水平。”王稹进一步指出,参与新三板交易的都是机构,这会使新三板上市公司的市盈率明显低于创业板,而对比创业板,新三板股票也具有高成长性,由于低估值优势明显,一旦新三板扩容,市场的交易品种将大幅增加,创业板乃至中小板股票的稀缺性将不复存在。
对于创业板去泡沫化而言,颇有“祸不单行”的意味。新三板扩容还未落地,国际板的声音又起。
虽然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近期曾公开声明国际板并无明确时间表,然而,正如股指期货和创业板的出台一样,市场依然充满着担忧和兴奋。其担忧主要来自国际板一旦推出,将让普遍偏高的A股估值加快向国际化靠拢。
而即便创业板当下已陷入去泡沫化过程,其高估值仍然是不争的事实。截至4月7日,创业板整体市盈率为62.22倍,是同期沪深300(市盈率15.36倍)的4倍,相比香港创业板10倍的平均市盈率,显然被大大高估。
2010年年报数据显示,创业板估值存在巨大泡沫。截至4月8日,创业板183家公司已全部以年报或快报形式公布了业绩,整体同比增长31.5%。其中78家增幅不及平均水平,有28家出现利润下滑。相比而言,已披露年报或快报的沪深主板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40.95%,大大超过创业板。
公募基金转向
谁助推了创业板泡沫的堆积?
数据分析和记者的采访显示,公募基金在2010年几乎“全民”参与了创业板“大会战”,且是逐季升级。
出于对创业板高市盈率和内部投资流程制约,创业板推出的最初几个月,几乎无真正的机构投资者参与其中。
去年半年报显示,2010年6月30日之前上市的90只创业板个股中,公募基金出现在62只个股前十大流通股东之中,到三季报时,则有多达57家基金公司旗下的229只基金持有92家创业板公司。到四季度,则60家基金公司无一遗漏地参与了推高创业板估值的“战斗”。2010年的基金年报显示,60家基金公司旗下412只基金持有140家创业板公司,市值达到346.77亿元,占创业板整体流通市值(以2010年12月31日收盘价计算为2014.91亿元)的17.21%。
但这种“全民参与”的风向在今年一季度已经生变。今年伊始,各大机构在分析A股市场走势时,都不约而同地看好低估值周期类个股,并强调创业板高估值的系统性风险将释放,创业板不会再是投资主线。
在3月29日发布的华夏大盘基金2010年年报中,公募基金经理“一哥”王亚伟表示,随着大型IPO的完成和银行再融资的明朗化,蓝筹股扩容的压力得以缓解,估值中枢趋于稳定,有利于市场构筑阶段性底部,而创业板在持续扩容和解禁压力下,尤其是新三板的推出将加速创业板泡沫的破灭,估值水平难以维持在目前高位,未来将经历去泡沫化的过程。
王亚伟可能没想到,在基金年报中发表的“创业板将去泡沫化”的言论在第二天就对华夏大盘基金净值有所影响。包括华夏大盘基金在内的众多机构参与打新的创业板新股长荣股份,3月29日上市开盘即破发,收盘跌幅高达7.45%。
在投资逐渐向传统行业倾斜之后,虽然基金逐渐从中小盘中撤离,但金融、地产、采掘等行业仍是显著低配,以银行为例,银行股在沪深300占比是21%,经过一季度的补仓,目前基金在银行股的持仓平均还是不超过10%,补仓空间还很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市场期待已久的“风格转换”或已悄然走近。
市场较为统一的认识是:“创业板泡沫破灭是预期之内的,过高的估值无法持续,等创业板的泡沫挤完之后,市场有望进入新一轮牛市。”
回复该发言
对于创业板去泡沫化而言,颇有“祸不单行”的意味。新三板扩容还未落地,国际板的声音又起。
虽然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近期曾公开声明国际板并无明确时间表,然而,正如股指期货和创业板的出台一样,市场依然充满着担忧和兴奋。其担忧主要来自国际板一旦推出,将让普遍偏高的A股估值加快向国际化靠拢。
而即便创业板当下已陷入去泡沫化过程,其高估值仍然是不争的事实。截至4月7日,创业板整体市盈率为62.22倍,是同期沪深300(市盈率15.36倍)的4倍,相比香港创业板10倍的平均市盈率,显然被大大高估。
2010年年报数据显示,创业板估值存在巨大泡沫。截至4月8日,创业板183家公司已全部以年报或快报形式公布了业绩,整体同比增长31.5%。其中78家增幅不及平均水平,有28家出现利润下滑。相比而言,已披露年报或快报的沪深主板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40.95%,大大超过创业板。
公募基金转向
谁助推了创业板泡沫的堆积?
数据分析和记者的采访显示,公募基金在2010年几乎“全民”参与了创业板“大会战”,且是逐季升级。
出于对创业板高市盈率和内部投资流程制约,创业板推出的最初几个月,几乎无真正的机构投资者参与其中。
去年半年报显示,2010年6月30日之前上市的90只创业板个股中,公募基金出现在62只个股前十大流通股东之中,到三季报时,则有多达57家基金公司旗下的229只基金持有92家创业板公司。到四季度,则60家基金公司无一遗漏地参与了推高创业板估值的“战斗”。2010年的基金年报显示,60家基金公司旗下412只基金持有140家创业板公司,市值达到346.77亿元,占创业板整体流通市值(以2010年12月31日收盘价计算为2014.91亿元)的17.21%。
但这种“全民参与”的风向在今年一季度已经生变。今年伊始,各大机构在分析A股市场走势时,都不约而同地看好低估值周期类个股,并强调创业板高估值的系统性风险将释放,创业板不会再是投资主线。
在3月29日发布的华夏大盘基金2010年年报中,公募基金经理“一哥”王亚伟表示,随着大型IPO的完成和银行再融资的明朗化,蓝筹股扩容的压力得以缓解,估值中枢趋于稳定,有利于市场构筑阶段性底部,而创业板在持续扩容和解禁压力下,尤其是新三板的推出将加速创业板泡沫的破灭,估值水平难以维持在目前高位,未来将经历去泡沫化的过程。
王亚伟可能没想到,在基金年报中发表的“创业板将去泡沫化”的言论在第二天就对华夏大盘基金净值有所影响。包括华夏大盘基金在内的众多机构参与打新的创业板新股长荣股份,3月29日上市开盘即破发,收盘跌幅高达7.45%。
在投资逐渐向传统行业倾斜之后,虽然基金逐渐从中小盘中撤离,但金融、地产、采掘等行业仍是显著低配,以银行为例,银行股在沪深300占比是21%,经过一季度的补仓,目前基金在银行股的持仓平均还是不超过10%,补仓空间还很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市场期待已久的“风格转换”或已悄然走近。
市场较为统一的认识是:“创业板泡沫破灭是预期之内的,过高的估值无法持续,等创业板的泡沫挤完之后,市场有望进入新一轮牛市。”
回复该发言
共有2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