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不出市场预料,在日本再度发生里氏7.1级地震的摇晃中,日本央行于7日宣布,继续维持0到0.1%的日元基准利率不变。日元兑欧元和美元汇率,也顺势创下了6个月和11个月以来的新低。
纵观人类现代经济发展史,类似日本如此长时期的保持零利率可谓绝无仅有,对于这一奇特现象,许多学者给出了解释,一般无非认为是日本资产泡沫破灭造成日本经济长期需求不振所致,这个解释当然没有错,但并不能从根本上破译日本经济迷局。日元利率长期落入“流动性陷阱”的背后是日本通胀水平一直保持在极其低下的水平,而这是由日本整体资产负债规模发展基本静止导致的,日本人口结构的特殊性和经济结构的二元化使得日本私人部门的储蓄率居高不下,日本政府被迫依靠长期向本国居民发行国债来保持经济运行和流动性的大致平衡,久之日本债务余额可以高达GDP的250%,这一比率为号称正在滥发货币的美国和正在经历债务危机的欧盟的数倍,但是因为日本储蓄水平几乎同步的增长而完全抵消了通胀赖以产生的货币流通量基础,内需被压缩至最低限度,而大量发债导致的巨额投资的效益的低下进一步消耗了日本经济的宝贵元气,加之日本货币当局面对国际资金对日元汇率冲击采取的本能式的非冲销式干预的固定模式,日元利率自然就如同一块被闲置了许久的牛排,已经基本丧失了调节经济周期的任何弹性。
而这一次日本大地震更加深了日本经济的低迷度。有一种观点觉得,1995年坂神地震曾使日本经济由于重建需求的大量产生而一度走出困局,那么这次地震也许会让历史重演,这种沉浸在投资者记忆深处的回想使日元在3月11日地震刚刚发生后离奇地暴涨,但是好景不长,日元以更加迅速的动作重新跌回原先的下跌通道,原因很简单,此时非彼时。
1995年日本尚处于资产泡沫破灭大周期的初期,日本债务总额还只是初具规模,内需依旧旺盛,更重要的是,美国刚处于信息革命的前夜,中国和韩国等亚洲国家与日本还分别站在产业链条的非常遥远的距离上,世界主要经济大国和日本的产业结构基本不发生重迭,因此,灾后重建就形成了强大的经济引擎。但如今完全不同,美国正在试图重振制造业和出口来挽救失业状况,中国和韩国及其他亚洲国家与日本经济在产业分工结构上早已经消除了大量的间隔。
更重要的是,核泄漏将使市场最可贵的预期变成几乎不透明,日本历来最受产业保护的农业和渔业,以及旅游等服务业遭受不可逆转的沉重打击,可以预料的长期缺电,和与此高度相关的能源规划的紊乱,以及日本支柱性行业的停工造成的全球性生产停顿的损失,所有这些,都将逐步影响国际市场对日本经济未来趋势演变的战略判断,从而最终构成日本这个外向型经济体的全部外围市场环境。
日元汇率的发展也就可以大致下个定论了。本来已经处于零的日本资产回报率(ROE)将有可能迅速跌至负值,并且自我强化形成恶性循环。日元进一步沦为套利融资货币的趋势得以大规模延续。而东亚的整体经济结构却因此可能发生重新洗牌。尤其是中国,整体经济规模已经超过日本,重化产业发展的后期阶段会使整体供求均衡达到最高程度,换句话说,目前的中国经济,本来想继续依靠单纯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来拉动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又何其不易,这时候日本大量产能的缺失突然形成了供应局部坍塌。中国汽车、家电、消费电子、高端钢材、化工等等行业可能迅速填补因此留下的一部分缺口。韩国经济由于与日本经济的高度产业吻合度的缘故,也将抢占相当规模的份额。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