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粮集团在国内粮油市场多有斩获,在夏粮收购中,中粮集团获准参与小麦的托市收购,此前这一业务主要由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下称“中储粮”)来运作。此外,中粮集团还获得了将东北玉米运往关内的资格,而借此中粮集团可以获得每吨70元的补贴。
也因此,质疑之声随之而起。一位中储粮人士表示,粮食收储业务一直由中储粮来实施,价格都比较稳定。而有媒体报道,一份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撰写的我国粮食调控政策的战略规划已送至国务院,其中提到,去年以来中粮、华粮等多元主体参与夏粮收购,由此打破中储粮政策性粮食独家垄断收储格局,但粮食市场价格不但没有稳定,反而出现上涨。
对于中粮获准参与小麦托市收购资格后抢购小麦导致小麦价格上涨的质疑,中粮有关人士昨日表示,中粮集团虽然获得了小麦托市收购的资格,但是有关部门要求中粮集团必须以自有库点进行收购,中粮在小麦主产区的自有库点不到5个,实际上并没有进行小麦的托市收购,也没有获得国家的财政补贴;中粮收购的一部分小麦属于自主经营的范畴,中粮实际上希望收购成本越低越好。
在玉米方面,中粮集团有关人士介绍,2010年国家出台了东北玉米进入关内地区每吨获得70元补贴的政策,中粮收购的玉米享受到了这一补贴,但是按照国家要求,玉米必须运到关内以后才能获得补贴,并且严格检查有关出货、收货凭证,另外囤积玉米需要占用大量资金,质疑中粮集团囤积玉米是没有根据的。
据介绍,中粮的粮食仓储库容约为300万吨,不及中储粮的十分之一,中储粮在有些年份收储的小麦数量达到4000万~5000万吨,玉米收储量达到3000多万吨,中储粮收储的一些粮食品种占到全国粮食商品量的70%~80%,包括中粮在内的企业还不可能动摇中储粮的位置。
作为粮食领域的两家央企,中粮集团和中储粮近年来业务交集的地方逐渐增多,粮食收储一直是中储粮的主营业务,中粮在2010年进入这个领域后,粮食收储格局以及粮源分配方面都有不小变化。
以玉米为例,2010年以来,由于国际石油价格和糖价上涨,中粮集团使用玉米深加工的酒精、淀粉糖盈利情况较好,一位业内人士说:“2010年,玉米深加工的利润非常好,创下近年来的最高水平。中粮收购玉米的动力很强,整个玉米市场的价格因此被带动上涨。”
中粮集团旗下的中国粮油控股(00606.HK)2010年财报显示,该公司以玉米为主要原料的生物燃料和生化业务总收入和经营溢利分别为101.314亿港元和9.182亿港元,同比分别增长30.7%和20.5%。
而中储粮2010年由于大量向市场投放储备玉米,部分粮仓见底,急需补库,但是由于市场玉米价格较高,收购玉米难度变大。
中粮有关人士表示,全国玉米深加工产能4000万~5000万吨,即使中粮增加200万吨的玉米深加工产能,也只占全部产能的5%左右,中粮一家企业并不能影响整个玉米市场的价格,他说:“玉米除了粮食属性,现在还具有能源属性,价格与石油价格联系紧密,石油价格从去年每桶60美元~70美元涨至现在的110美元;玉米还有糖的属性,淀粉糖可以替代蔗糖,而糖价去年以来上涨幅度也较大,认为某家企业抢粮就导致粮食价格上涨这样的效果,是缺乏数据支撑的。”
回复该发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