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官上看,彼得和父亲沃伦·巴菲特简直就是同一个模子里铸造出来的两块银币。事实上,他们也有共同的爱好。彼得 6 岁就开始学习钢琴,而股神巴菲特总喜欢拿着一把四弦琴,在每年的股东大会上弹奏几曲。
当然,在音乐方面,彼得的成就远超他的父亲。他是艾美奖得主,美国 MTV 频道刚开播时令人惊艳的片头配乐,就出自他的编曲 ;而荣获七项奥斯卡大奖的电影《与狼共舞》里,有几分钟精彩的配曲,也是他的手笔。彼得和父亲一样喜欢开玩笑 :“你知道,做巴菲特的儿子,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情吗?”这也是他哥哥霍华德年轻时的感叹。
现在,彼得 50 岁了,他“感到生命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充实”。因为他正在做他最喜欢的事情,“除了音乐,我别无选择”。
“我要不要进华尔街呢?”一开始,对于这个问题,彼得也曾经考虑过 15 分钟。如果一脚踏进父亲的领域,他至少可以少奋斗 10 年。“如果我提出要求,他会帮助我吗?”彼得说 :“我相信他会,父亲会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为我安排好一切的。”但有一个前提,“就是无论如何,我都有责任证明自己具备从事该领域工作的才能,否则他就会拒绝。”因为按照巴菲特的定律,“这并不是善用优势,而是在自身贬值了。”

最后,彼得选择了一条自己的道路。大学三年级时,他从斯坦福大学退学了。“我决定要做自己的音乐。”
三十年前,当彼得准备告诉父亲这样一个决定时,他“心中没有一丝忐忑”。因为他从小就看见过哥哥姐姐们的自由选择 :大学期间退学。“我的哥哥霍华德从小就喜欢挖掘机。后来,他成为了一个农场主和摄影师,姐姐苏茜则成为了一名快乐的家庭主妇和两个孩子的母亲。另外,她还在奥马哈开了一个针织厂。”
“父亲鼓励我们做出自己的选择,关键是我们能够全心全意对待自己的决定。假使我宣布捡垃圾是我最大的乐趣,我父母看见我整天坐在垃圾车上,也会感到很欣慰。”
股神的做法可取吗?在美国,曾经有过一种说法,说巴菲特只会赚钱,不会做父亲。因为他们家的后代,看起来似乎远远比不上洛克菲勒家族里的孩子们,那些人都是子承父业,在财经界大有作为。
而巴菲特的三个孩子,则都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此外,他们各自都掌控着一个资金规模达 10 亿美元的慈善基金。作为一名音乐家,彼得笑言 :“你可能会觉得很讽刺,尽管我管理着这么庞大的资金,但它一定是要捐赠出去的。”
比尔·盖茨和巴菲特一家相熟已久,但即便在做出“裸捐”的声明之后,盖茨的内心也还在思忖和疑惑。事实上,在他和沃伦·巴菲特在全美秘密组织的亿万富翁餐会上,很多人都提出这个担心,那就是 :“大规模的慈善捐赠,会不会让父母跟孩子变得更疏远?”彼得·巴菲特回答了这个问题。2009 年,彼得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了一本书《做你自己》。盖茨读完后很激动,他告诉太太梅琳达 :“我要马上拿给孩子们读,家里的每一个人都需要看看。”
“我认识彼得很多年了,”盖茨说 :“以前只知道他是一个激情的音乐家。很多人都以为彼得会从父亲那里继承到很多钱,但事实并不是这样,他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
“价值观是最稳定的货币”
1951 年,彼得出生在奥马哈。“我们生活在美国中西部,日子还算舒服,但毫无炫耀之处。我父母开着经济型小车,从来都没有换过,我们兄弟姐妹都是挑非名牌、耐穿的衣服。”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