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
网易汽车4月17日专稿 2010年,中国再次把旗帜插在世界最大汽车市场的顶端,“32%的增长、产销1806万辆”这一串数字震彻每一个汽车公司CEO的心。
帷幕初启,灯火璀璨,在2011年全球汽车舞台上,中国更是站在了中央。
但盘踞中央,并不意味着中国汽车已足够强大,令世界车企为之侧目的更多是上千万的闪着金光的消费数字。这时,在这样的历史洪流的席卷下,我们更要扣心自问,中国汽车在哪里?中国汽车的态度在哪里?
我们不要一味跟从,不要一味“崇洋”,我们需要清楚自己的位置,在与各方合作中,有立场,有原则,有态度。那么就有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由“态度”而迫使另一方改变“态度”的故事发生。
“今年,我的第一次海外出差,选择了中国。”兔年伊始,益子修放下三菱社长的身段,早早踏足中国长沙,商榷在中国合资的具体细节,他说:你们可以看出我对中国合作项目的重视程度了吧。
1月21日,为使悬而未决的一汽大众佛山项目平稳落地,大众汽车中国(微博)总裁倪凯铭首度表示,大众汽车正计划开发仅面向中国市场的自主品牌。
3月9日,丰田发布“全球愿景”,丰田汽车公司专务、中国本部长佐佐木昭说,“自主管理、自主决策将成为丰田中国愿景的核心策略,丰田将进一步对丰田中国放权,在中国将加速产品和研发、人才以及服务的本土化进程。”
同时,丰田任命董长征为丰田中国执行副总经理,这是丰田中国高层首次引入本土职业经理人。
无独有偶,去年底郑洁也成为克莱斯勒有史以来中国本土的首位高管,升任为克莱斯勒中国区总裁。两位本土人士的任命,皆打破了以往高管由外国人或港台人士担任的历史“惯例”。
这些片断,或许可以理解为是市场行为,但我们也可以解读为:是中国汽车人有原则的态度,影响了这些全球车企的态度。
正是因为这些态度的存在,我们看到这一幕幕场景,在中国汽车市场接连上演:从“市场换技术”的无奈到自主品牌的崛起,从合资外方的强势到合资自主的分享;从当初靠走私靠进口到到中国汽车制造走出国门……
也有这样的人,始终把态度的旗帜高高挂起。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说,一直以来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合作都是不公平的,基本上是拿市场来换技术,外国人进入到中国,中国要想改一个螺丝钉都不行,为什么?你没有技术。
今天中国不一样了,已经成为全球制造大国、销售大国,自主品牌已经越来越强势。我们有IT的核心技术,有电子驱动技术,我们与奔驰的合作,是用技术与技术的合作,而不是市场与技术的交换。我们和奔驰打造了一个全新的品牌,这在德国和中国汽车市场都是第一次。
比亚迪通过技术和实力赢得了国际品牌对中国态度的尊重。
而48岁的李书福穿着他自称价格为500元人民币的西装,完成了也许是此生最彰显他态度的一次并购——收购沃尔沃轿车业务。
中国汽车人如此有态度,那么作为“买车第一站”的网易汽车,是否也有态度?
在过去的一两年里,除了提供“买车第一站”该有的资讯,我们以原创为匕首,以常识为准则,为尽可能做到客观报道,不惜深入新闻漩涡中心。
2009年年初,美国汽车三大巨头面临破产危机。网易汽车派了两名编辑,赶赴底特律“直击美国汽车业大危机”,历时8天,在当地发回上百条新闻,采访近12名汽车企业高管和官员。
2010年,丰田召回门事件爆发期间,我们的同事刘文俊,抱着能够尽可能地接近真相本身的态度,其以身作则,作为第一位中国公民向质检总局递交申请:希望公开丰田召回的信息。
即使后来不了了之的结果,不免显得他有些“天真”,但“不试试又怎么知道呢”。
回复该发言
愿有态度的旗帜高高飘扬
2 回复:愿有态度的旗帜高高飘扬
共有2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