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周公布的各项经济数据看,与我们在2季度策略报告中所提出的经济将维持“高增长高通胀”态势的判断基本一致,而且我们认为未来几个月中,这种趋势将得到延续。在此宏观背景不发生改变之前,市场近期仍将维持震荡向上的趋势。
市场震荡上扬的根本不在于政策转向,而在于经济与价格的双高增长,因此目前只有盈利推动,而没有估值提升的机会。
因此投资者可以继续持有低估值权重股或轮动操作周期股。

今年影响A股基本面、资金面和政策面的因素中都出现了一些新的变量,因此需要投资者深入分析。
从基本面看,当前经济与通胀的核心问题是供给冲击而非需求冲击,具体体现在劳动力增速下降、原材料与粮食瓶颈、节能减排和内部经济结构化矛盾四个方面。其结果是更多行业逐渐从自由竞争向少数寡头垄断过渡,产业集中度提升。
这使得企业传导通胀能力加强,从而推高了通胀水平。另一方面也延长了周期股的业绩景气持续性,削弱了其周期性,而由于压力被转移至下游以及政策性价格管制,非周期股面临的风险上升。这是与我国过去数个经济周期情况不同的。
资金面上,全社会融资总量的概念最近被央行引入,反映了当前社会金融脱媒化程度迅速加快的现实。这使得过去常用的诸如银行贷款、存款和M2等指标的实际与政策意义下降。
政策面上,政策核心依然是适度缓步紧缩并着重于控制市场通胀预期。但在金融脱媒化加快的背景下,央行缺乏足够的工具和能力来对全社会融资量加以调控。因此单纯数量型调控措施难以扭转高增长高通胀的趋势。全社会整体资金流动性并不紧张,利率双轨制仍将延续。因此短期小幅加息或者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不会对市场构成重大打击。A股市场面临的真正风险在于一旦普通民众也意识到高通胀会持续出现通胀预期失控风险的话,可能迫使政府最终使用更为有效但也是经济杀伤力更大的紧缩手段。

未来市场观点
上周A 股继续震荡上扬,全周上证指数小幅上涨0.68%,沪深300 指数上涨0.17%,而中小板和创业板指数分别下跌1.24%和0.89%。我们在4 月初发布的2 季度A 股策略报告中指出,2 季度权重股周期股上涨,而中小盘股以及消费医药类股下调的结构分化走势仍可能持续。从上周市场走势看,这一趋势的确仍在延续。从上周公布的各项经济数据看,经济增速、投资增速、消费增速和货币供应增速都略高于市场预期。而通胀同比水平则进一步上行。
尽管环比看3 月通胀水平回落0.2%,但与过去10年3 月通胀平均回落0.6%的水平,回落幅度显然较低,因此如果去除季节性因素,3 月份的环比通胀水平依然较高,这显示未来数月通胀上升的压力仍将较大。从这些经济数据的情况看,与我们在2 季度策略报告中所提出的经济将维持“高增长高通胀”态势的判断基本一致,而且我们认为在未来几个月中,经济数据上的这种趋势也很可能将得到延续。在这一大的宏观背景不出现改变之前,我们认为,市场仍将维持目前的大体运行趋势,震荡向上仍是市场未来一段时间的主要趋势。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