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传统的家庭中,承担照顾孩子任务的一向是母亲,而父亲的责任则是为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人们一度以为父亲粗犷、不细心,根本不是照顾孩子的“料”,然而新的调查却显示,父亲带大的孩子更聪明。
许多人认为,父亲这个角色对婴儿来说不重要,母亲才是他们最需要的,等孩子大一些了,到四五岁时父亲的作用才会显现出来。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在婴幼儿时期,孩子能与父亲接触和交流对他(她)将来的成长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人类是一种高智慧生物,孩子在出生时就已显现出与其他哺乳动物明显的不同。婴儿在出生时,在所有哺乳动物里,他的头相对身体的比例而言是最大的。人类的婴儿出生后,其幼化程度相对其他许多哺乳动物而言也是最高的。如小马、小羊出生后几分钟就能跑、能跳,可人类的婴儿不能。那是因为,如果人类的婴儿在妈妈的肚子里长到能跑、会跳的程度,头就大得生不出来了。为了使这种高智慧生物可以传宗接代,在人类演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基因突变,使我们的婴儿还没有达到其他哺乳动物那种成熟程度就提前分娩了,之后大自然又利用人类母亲对孩子精心呵护的能力使孩子顺利成长,这不能不说是大自然的智慧,同时也说明,人类婴儿相对于其他哺乳动物的幼仔来说是个早产儿。
这种早产对人类婴儿的影响巨大,我们的孩子生下来不会跑,不会跳,除了吃、哭、睡、听、看、拉、撒好像别的什么都不会,其他所有本领都是在成长过程中慢慢培养起来的。孩子对肢体的了解与控制力要在运动与游戏中慢慢体会、慢慢学习,父亲与孩子的交流方式刚好满足了孩子这方面的成长需要。父亲与婴儿间的交往,弥补了母亲呵护过多、照顾过细所带来的缺失与不足,它给孩子带来更多的脑刺激,促使婴儿大脑中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建立起更多、更好的连接,这对孩子的智力发育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父亲带大的孩子比母亲带大的孩子更聪明的说法就是由此而来的。有研究表明,在婴儿出生后第一年,父亲对育儿工作的贡献越多,孩子的认知水平越高。一般人认为,女性善于使用语言,对婴儿来说,母亲对孩子的语言能力影响应该比父亲大。可事实证明,这是一种错觉。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专家调查了92个家庭后得出结论:虽然母亲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的交流多于父亲,但幼儿通过模仿父亲的话语而掌握的词汇更多。研究还显示,幼儿通过父亲掌握的词汇越多,其语言能力就发展得越快。美国专家认为,幼儿在最初学习语言时,能力十分有限,母亲提供的词汇量大大超过了其模仿能力,从而导致孩子将模仿对象转向父亲。由此不难看出,在语言这一女性传统强项上,父亲的位置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母亲在3岁以上孩子的语言学习过程中才会起主导作用。
母亲在孩子的教育中起到的作用偏重于家庭,而父亲在孩子的教育中起到的作用偏重于社会。在与孩子玩游戏时,面对规则,母亲大多倾向于迁就孩子;而父亲则更注重“立规矩”,这种比较“硬朗”的游戏方式,可以让婴儿感受到规则感、学习到规则,从而影响到孩子将来的社会交往能力。据德国心理学家苏埃斯的研究,12~18个月的婴儿与父亲的关系将影响孩子以后的同伴行为和同伴关系,具有安全的父婴依恋关系的孩子,在游戏中较少产生消极的情感反应,与其他孩子交往时不紧张,具有更高质量的同伴关系。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