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的记忆:源于草根的感动(1/12张)
过去一年的新闻视野里,
--大凉山送衣人
29岁的彝族小伙俄木尔坡身体壮实、鼻梁高挺。他原是个山里娃,冬天山里刺骨的寒风在他幼时的记忆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长大后,俄木尔坡立志要为大山里依然衣衫单薄的孩子们做些什么。2005年,俄木尔坡在新浪开设博客,并在“彝人论坛”发帖,开始通过网络为贫困彝乡寻求爱心捐助。5年来,他每年都要向当地的贫困村运送捐赠物资30多趟,节假日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这上面。大约有一半的村子运输要靠人背马驮,有的村子去了不止一次,仍是杯水车薪。“把衣服送给这些山里的娃娃,让他们暖暖身子,好好上学!这是我目前能做的。”俄木尔坡说。5年来,俄木尔坡通过网络让50多个村的贫困村民累计得到了30多万件衣物、棉被等物资捐赠,还有50多名贫困中小学生得到了每年400元至4000元不等的资助。“这些年,全国各地寄包裹来的网友有成千上万人,除了前些天终于见到了几个网友之外,我几乎没有见到过其他人。”俄木尔坡说,“网络和天底下不知名的网友,让贫瘠彝乡的孩子们收到了最好的礼物。”
如今,俄木尔坡的博客点击量已经接近10万。这是俄木尔坡(前左)和村民在前往四川美姑县波莫峨泽村送衣物的路上(11月11日摄)。
新华社记者江宏景摄

2010的记忆:源于草根的感动(2/12张)
过去一年的新闻视野里,我们又见到草根的容颜。他们是社会朴素的榜样,用感动点燃人性的光焰!这感动,源自血浓于水的骨肉情深,这感动,源自执着坚守的爱岗奉献,这感动,源自面对苦难的不屈不挠,这感动,源自热心公益的大爱无言。这感动,或许因人物的平凡不足以“名垂青史”,这感动,或许因事迹的琐细转瞬成“过眼云烟”。但谁又能否认,正是来自草根的感动,注定将成为这寒冬里慰藉你我心灵的一丝温暖!
--和你在一起
通过网络,两个身有残疾的年轻人走在了一起,并相约走下去……
男孩董志军今年23岁,家在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患有先天性佝偻病,四肢发育畸形,身高只有80厘米,被称为“袖珍人”。女孩袁婉瑜是广东肇庆人,今年21岁,1岁时因为意外被火烧伤了脸、头部和左手,左手只剩下了手掌。20年来她不能闭眼睡觉,没有鼻子,只有两个鼻孔。
2009年,婉瑜在残疾人就业网站上认识了一个能听她倾诉,帮她打开心结的网友,他就是董志军。和婉瑜在网络上相识的时候,小董已经是一名网站建设的高手了。诚实、坦荡、乐观让两个孩子相互间充满好感。今年4月初,董志军向婉瑜表白,“我是真的喜欢她,想用一生温暖她!”于是,婉瑜从广东来到辽宁,来到董志军的身边。他们相处了半年,在生活上互相照顾、帮助。“现在的生活真的太幸福了!”婉瑜快乐地说。
如今,董志军拿出积蓄为婉瑜做植皮和整形手术,小董也开始事业的新发展:他和几个亲戚合办了台安县感恩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为市场提供无公害蔬菜。董志军说:“婉瑜是我心里最最纯洁、美丽的女孩。等她全部手术恢复后我们就会结婚,我要让她穿上漂亮的婚纱。今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都要和她一起走下去!”
这是两个人打扑克,赢了的婉瑜在弹董志军的脑门(10月25日摄)。
新华社记者姚剑锋摄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