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深圳4月15日电(“中国网事”记者王攀、吴涛)“中国网事”4月1日报道深圳市查出45例保障房申请造假者事件,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14日公布“阶段性处罚”结果:第一批被查处的20名违法当事人中,一名因房产登记信息有误而继续保留申请资格;6人不予处罚,但不再保留其本次保障性住房申请资格;其余13人罚款5000元,并且自驳回申请之日起三年内不受理其住房保障申请。
查处结果显示,在被罚款的13人中,蔡友娜、陈国忠等10人被查出“拥有自建私房或商品房”,而许子义、曾祥君及提出听证申请后又未出席听证会的杨玉亭三人,其持有的存款、证券及理财产品家庭财产均超过了32万元的“申请限额”。
这是今年1月深圳保障房相关申请终审结果公布引发网民广泛质疑后,深圳有关部门首次将处罚结果“落到实处”。
深圳住房和建设局通报说,为了查清这20名涉嫌隐瞒住房或财产情况的申请人的真实情况,该局“组织人员赴相关街道办、查违办、房产登记中心、车管所、金融证券机构等部门作了进一步的调查核实,并就有关问题与相关部门进行了沟通,还应三名当事人的申请召开了听证会,”最终查明事实并给予不同处罚。
深圳市住建局今年3月底启动了第二批违法案件的行政处罚程序,共涉及25名涉嫌申请造假人员。目前,该局决定对何永华等11名未提出申辩的当事人作出正式《行政处罚决定书》。其中,有6名隐瞒财产情况,1名隐瞒住房情况,4名隐瞒财产和住房情况。通报特别指出,何永华、刘静、林生辉、游仁志四个家庭银行存款、证券、保险、理财产品等市值均超过资产限额3倍以上,最高达300多万元。目前,该局决定对何永华等11名未提出申辩的当事人作出正式《行政处罚决定书》。对14名提出了书面申辩或听证申请的当事人,深圳住建局表示将作进一步的调查核实,召开处罚听证会后决定如何处理。
通报表示,对于第三批涉嫌违法的当事人,该局将尽快启动行政处罚程序。
2010年12月31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公布《关于深圳第二次保障性住房终审公示及相关事项的通告》,对该市第二次保障性住房终审结果进行公示,引来大量网民“围观”,许多网友提出质疑,认为部分通过申请者身居“豪宅”或者现在的居所已经是保障性住房,还有部分涉嫌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申请者通过终审。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对此做了深入报道,引发普遍关注。
对于5000元的罚款,有网民认为处罚太轻,违规成本太轻,震慑作用不够。也有网民认为,“问题申请者”,既有可能是家底丰厚的人,也有真正的中低收入者,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申报材料部分失实,过高的罚款额,将使这些家庭陷入困境。也有网民提议按申请人家庭收入一定比例确定罚款数额。
新华网深圳4月15日电(“中国网事”记者王攀、吴涛)“中国网事”4月1日报道深圳市查出45例保障房申请造假者事件,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14日公布“阶段性处罚”结果:第一批被查处的20名违法当事人中,一名因房产登记信息有误而继续保留申请资格;6人不予处罚,但不再保留其本次保障性住房申请资格;其余13人罚款5000元,并且自驳回申请之日起三年内不受理其住房保障申请。
查处结果显示,在被罚款的13人中,蔡友娜、陈国忠等10人被查出“拥有自建私房或商品房”,而许子义、曾祥君及提出听证申请后又未出席听证会的杨玉亭三人,其持有的存款、证券及理财产品家庭财产均超过了32万元的“申请限额”。
这是今年1月深圳保障房相关申请终审结果公布引发网民广泛质疑后,深圳有关部门首次将处罚结果“落到实处”。
回复该发言
深圳保障房造假调查结果:1人“误操作”免责13人罚款
2 回复:深圳保障房造假调查结果:1人“误操作”免责13人罚款
jayz04152011-04-19 05:34:46 发表
深圳住房和建设局通报说,为了查清这20名涉嫌隐瞒住房或财产情况的申请人的真实情况,该局“组织人员赴相关街道办、查违办、房产登记中心、车管所、金融证券机构等部门作了进一步的调查核实,并就有关问题与相关部门进行了沟通,还应三名当事人的申请召开了听证会,”最终查明事实并给予不同处罚。
深圳市住建局今年3月底启动了第二批违法案件的行政处罚程序,共涉及25名涉嫌申请造假人员。
通报表示,对于第三批涉嫌违法的当事人,该局将尽快启动行政处罚程序。
2010年12月31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公布《关于深圳第二次保障性住房终审公示及相关事项的通告》,对该市第二次保障性住房终审结果进行公示,引来大量网民“围观”,许多网友提出质疑,认为部分通过申请者身居“豪宅”或者现在的居所已经是保障性住房,还有部分涉嫌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申请者通过终审。
对于5000元的罚款,有网民认为处罚太轻,违规成本太轻,震慑作用不够。
回复该发言
深圳市住建局今年3月底启动了第二批违法案件的行政处罚程序,共涉及25名涉嫌申请造假人员。
通报表示,对于第三批涉嫌违法的当事人,该局将尽快启动行政处罚程序。
2010年12月31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公布《关于深圳第二次保障性住房终审公示及相关事项的通告》,对该市第二次保障性住房终审结果进行公示,引来大量网民“围观”,许多网友提出质疑,认为部分通过申请者身居“豪宅”或者现在的居所已经是保障性住房,还有部分涉嫌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申请者通过终审。
对于5000元的罚款,有网民认为处罚太轻,违规成本太轻,震慑作用不够。
回复该发言
共有2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