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过,上海汽车内部对这个说法也不确定,因为还有别的排名方式,比如按照自主品牌的数量来排,按照股东占有的权益来排等等,这些新排法让上海汽车的排名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比如,按照自主品牌来排,上海汽车的销量等于“五菱+荣威+MG”,这个组合的数字是100万辆左右,比之272万辆的数据差了很多;而按照股比来计算,销售数据要多一些,达到了150万辆左右,不过,还不到272万辆。
因此,在对外宣称销量排名时,上海汽车也没有底气,如果按照272万辆,它就排进了世界第八位,而如果是后面两种算法,只能进世界前15位。
当然,世界汽车制造商协会的一种排法更为极端,它把上汽2009年的排名安排在了第25位,排在长安、东风、一汽、奇瑞,甚至比亚迪之后,算在上汽头上的销量仅为34.8万辆。言下之意,连“五菱”都不算是上汽的品牌。
如果每年干得风生水起,在国际排名上仍旧“名落孙山”,谁都不情愿看到这样的情况继续下去。而上汽的这种一心做大自主的想法,其实是外资最为担心的事情。
“合资自主”牌
上汽的例子说明一个问题,即中国汽车2.0时代的特征其实是“去合资化”,让各个企业的产品,无论从数量、技术还是品牌上,都逐步脱离合资的影子,自立门户。
对于2009年的车市来说,一个很大的特征是“合资自主”的大幅涌现,仔细审视“合资自主”,其实是对去合资化的折中做法。
包括宝骏、启辰等品牌不约而同地出现。它们其实是一种妥协的产物,合资企业中的外方,想更深一步地介入中国市场,想进一步挤压中国本土厂商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要推合资自主。
而就合资企业中的中方来说,在20年市场换技术后,他们也没有能换来什么核心技术,那么能否通过合资自主的方式,通过品牌共享的方式,让外方放下心理包袱,双方毫无芥蒂地进行合作呢?也许合资自主是一条不错的路径。
不过,上述现象背后,是各大外方公司对于中国市场的普遍担心,这种担心源自于本土自主品牌的兴起,这一趋势未来10年还将延续。实际上,无论是几大国有汽车集团,还是以吉利、比亚迪、奇瑞为代表的民族品牌车企,他们近年来在自主品牌上取得的长足进步是有目共睹的。
再以上汽为例,在全国的“四大”中,它是合资企业最少的。虽然,这不意味着上海汽车不想找更多合资伙伴,但从根本上说,上汽的关注点已经转向自主品牌,也就是转向了荣威、MG和宝骏,转向了技术研发,转向了构建核心竞争力。
这种决心的一个表现是,今年以来,上海汽车与通用汽车在技术层面的各种深度合作。上汽对于能否建几个合资整车厂,来拷贝原有的合作模式,已经不是最值得关注的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长安PSA、广汽菲亚特等最新晋的合资企业,将面临巨大挑战。他们的竞争环境与10年前大不一样。盖世汽车网CEO陈文凯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如果不打出一些非常规的牌,这两家合资企业前景十分堪忧。
能有一招鲜吗?
合资自主的牌好打吗?从去年开始,很多厂家推出“合资自主”品牌,大家最大疑问可能就是“合资自主”会不会动了“自主品牌”的蛋糕?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