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日报4月19日报道前些天,采访上海汽车(600104.SH)时,谈到一个排名的问题,即上海汽车今年年底到底在全球排行榜上排多少名。按照2009年的统计方式,这家公司认可的说法,是杀进了世界十强,当时,上海汽车生产了272万辆汽车。
不过,上海汽车内部对这个说法也不确定,因为还有别的排名方式,比如按照自主品牌的数量来排,按照股东占有的权益来排等等,这些新排法让上海汽车的排名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比如,按照自主品牌来排,上海汽车的销量等于“五菱+荣威+MG”,这个组合的数字是100万辆左右,比之272万辆的数据差了很多;而按照股比来计算,销售数据要多一些,达到了150万辆左右,不过,还不到272万辆。
因此,在对外宣称销量排名时,上海汽车也没有底气,如果按照272万辆,它就排进了世界第八位,而如果是后面两种算法,只能进世界前15位。
当然,世界汽车制造商协会的一种排法更为极端,它把上汽2009年的排名安排在了第25位,排在长安、东风、一汽、奇瑞,甚至比亚迪之后,算在上汽头上的销量仅为34.8万辆。言下之意,连“五菱”都不算是上汽的品牌。
如果每年干得风生水起,在国际排名上仍旧“名落孙山”,谁都不情愿看到这样的情况继续下去。而上汽的这种一心做大自主的想法,其实是外资最为担心的事情。
“合资自主”牌
上汽的例子说明一个问题,即中国汽车2.0时代的特征其实是“去合资化”,让各个企业的产品,无论从数量、技术还是品牌上,都逐步脱离合资的影子,自立门户。
对于2009年的车市来说,一个很大的特征是“合资自主”的大幅涌现,仔细审视“合资自主”,其实是对去合资化的折中做法。
包括宝骏、启辰等品牌不约而同地出现。它们其实是一种妥协的产物,合资企业中的外方,想更深一步地介入中国市场,想进一步挤压中国本土厂商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要推合资自主。
而就合资企业中的中方来说,在20年市场换技术后,他们也没有能换来什么核心技术,那么能否通过合资自主的方式,通过品牌共享的方式,让外方放下心理包袱,双方毫无芥蒂地进行合作呢?也许合资自主是一条不错的路径。
不过,上述现象背后,是各大外方公司对于中国市场的普遍担心,这种担心源自于本土自主品牌的兴起,这一趋势未来10年还将延续。实际上,无论是几大国有汽车集团,还是以吉利、比亚迪、奇瑞为代表的民族品牌车企,他们近年来在自主品牌上取得的长足进步是有目共睹的。
再以上汽为例,在全国的“四大”中,它是合资企业最少的。虽然,这不意味着上海汽车不想找更多合资伙伴,但从根本上说,上汽的关注点已经转向自主品牌,也就是转向了荣威、MG和宝骏,转向了技术研发,转向了构建核心竞争力。
这种决心的一个表现是,今年以来,上海汽车与通用汽车在技术层面的各种深度合作。上汽对于能否建几个合资整车厂,来拷贝原有的合作模式,已经不是最值得关注的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长安PSA、广汽菲亚特等最新晋的合资企业,将面临巨大挑战。他们的竞争环境与10年前大不一样。盖世汽车网CEO陈文凯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如果不打出一些非常规的牌,这两家合资企业前景十分堪忧。
能有一招鲜吗?
合资自主的牌好打吗?从去年开始,很多厂家推出“合资自主”品牌,大家最大疑问可能就是“合资自主”会不会动了“自主品牌”的蛋糕?
回复该发言
车市回调 跨国企业演绎去合资化"2.0时代"
2 回复:车市回调 跨国企业演绎去合资化"2.0时代"
六院刚出来2011-04-19 14:12:12 发表
除了东风日产、广汽本田、上汽通用五菱外,北京现代、广汽丰田、东风本田、神龙汽车、长安福特马自达、一汽丰田等合资车企也都有意推出自主品牌。2011年,将会成为“合资自主”元年。
事实上,如果仔细考量南北大众和上海通用,目前合资厂家中的前三强就会发现,他们没有搞合资自主。不管是朗逸、新宝来、新赛欧等车型,均是合资厂家为主导开发的,但都没有选择挂另外一个品牌,而是主打着“VW”和“雪佛兰”品牌就拿出来卖了,市场效果很不错。
因此,任何一个推“合资自主”的厂家都可以扪心自问这样一个问题,现在的市场形势下,是否已经到了不推一个新品牌,这牌没法打,这仗没法打的程度了?
此前,原上海通用总经理丁磊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就明确表示,上海通用不会去推“合资自主”,因为这不符合股东利益的最大化,无论是上汽也好,通用也好,它是希望上海通用把车的销量做好,把车的质量做好,把车的客户服务好。除了这实实在在的“三好”外,其他都是战术层面的抉择而已。
任何一个厂家,它在已经拥有63个品牌的中国市场要推出一个新品牌,其投入的资源都是十分巨大的。兴建新的经销网络,进行经销商员工的培训,新的VI设计,大批量的广告投放等等。
这些工作即使都做到位,与此同时,其他品牌也在做同样的工作,特别是那些耳熟能详、前期已经进入的品牌。因此,如何让新品牌的声浪盖过老品牌,让新品牌的个性从“芸芸众生”中突显出来,这都是非常巨大的考验。
国内60多个品牌、300多种车型已经把各种空间都占领完毕。要想在这么饱和的市场再打出一片天地来,没有非同寻常的手段,将很难有所作为。
合资2.0
在这个针尖对麦芒的市场上,主机厂的资源虽然丰富,但也有限,如果把很大一部分人力、物力、财力都投注到“合资自主”上,同时,它在短期内还不能带来效益,要提升品牌影响力都非一日之功,同时,对主机厂的资源实际是一种非常不经济的分配。
这种粗放的资源分配方式,在车市每年30%~40%增长时还不觉得怎样,等到每年10%~15%增长时,可能合资厂家就支撑不起了。而从刚刚过去的3月份销量数据来看,汽车市场增速仅为6%,这一增幅比经历金融危机的2008年还要低,后者为8%。
展望未来10年,将是各大国有汽车集团旗下“自主品牌”勃兴的10年。因为放眼国内汽车产业界,能调动最多资源的不是外资、不是民资,而是国资。而且,他们也逐步意识到不能躺在合资企业上睡大觉。
这一现象背后,也许伴随着大规模的行业并购重组,伴随着中外双方合资关系的重新洗牌等等。
中国汽车2.0时代的10年,将是产业集中度不断增大的10年,强者恒强的法则将会发生作用,谁都有碗饭吃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回复该发言
事实上,如果仔细考量南北大众和上海通用,目前合资厂家中的前三强就会发现,他们没有搞合资自主。不管是朗逸、新宝来、新赛欧等车型,均是合资厂家为主导开发的,但都没有选择挂另外一个品牌,而是主打着“VW”和“雪佛兰”品牌就拿出来卖了,市场效果很不错。
因此,任何一个推“合资自主”的厂家都可以扪心自问这样一个问题,现在的市场形势下,是否已经到了不推一个新品牌,这牌没法打,这仗没法打的程度了?
此前,原上海通用总经理丁磊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就明确表示,上海通用不会去推“合资自主”,因为这不符合股东利益的最大化,无论是上汽也好,通用也好,它是希望上海通用把车的销量做好,把车的质量做好,把车的客户服务好。除了这实实在在的“三好”外,其他都是战术层面的抉择而已。
任何一个厂家,它在已经拥有63个品牌的中国市场要推出一个新品牌,其投入的资源都是十分巨大的。兴建新的经销网络,进行经销商员工的培训,新的VI设计,大批量的广告投放等等。
这些工作即使都做到位,与此同时,其他品牌也在做同样的工作,特别是那些耳熟能详、前期已经进入的品牌。因此,如何让新品牌的声浪盖过老品牌,让新品牌的个性从“芸芸众生”中突显出来,这都是非常巨大的考验。
国内60多个品牌、300多种车型已经把各种空间都占领完毕。要想在这么饱和的市场再打出一片天地来,没有非同寻常的手段,将很难有所作为。
合资2.0
在这个针尖对麦芒的市场上,主机厂的资源虽然丰富,但也有限,如果把很大一部分人力、物力、财力都投注到“合资自主”上,同时,它在短期内还不能带来效益,要提升品牌影响力都非一日之功,同时,对主机厂的资源实际是一种非常不经济的分配。
这种粗放的资源分配方式,在车市每年30%~40%增长时还不觉得怎样,等到每年10%~15%增长时,可能合资厂家就支撑不起了。而从刚刚过去的3月份销量数据来看,汽车市场增速仅为6%,这一增幅比经历金融危机的2008年还要低,后者为8%。
展望未来10年,将是各大国有汽车集团旗下“自主品牌”勃兴的10年。因为放眼国内汽车产业界,能调动最多资源的不是外资、不是民资,而是国资。而且,他们也逐步意识到不能躺在合资企业上睡大觉。
这一现象背后,也许伴随着大规模的行业并购重组,伴随着中外双方合资关系的重新洗牌等等。
中国汽车2.0时代的10年,将是产业集中度不断增大的10年,强者恒强的法则将会发生作用,谁都有碗饭吃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回复该发言
共有2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