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局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经济平稳增长。其中,GDP9.7%超出此前市场预期的9.4%;工业增加值14.8%也大幅超出市场预期的13.7%,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7%,显示出产销两旺的良好态势。
三驾马车,两快一慢。其中,投资是拉动一季度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之一,25%的增速不仅较前期24.9%有所增加,也超出市场预期的24.4%。
未来,随着“十二五”规划项目具体制定及执行,投资项目也将分批展开,投资仍会保持24%以上的增速水平。消费方面,房地产与汽车类相关商品销售增速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拖累整体增速。预计全年将保持在17.6%的名义较高位增速,但实际增速将下降较快。外贸方面,从领先指数PMI新出口订单指数以及美国零售销售数据来看,企稳回升的迹象明显,二季度外贸平稳增长将是主题,预计增长20%-25%。
物价方面,3月CPI5.4%,超出此前市场预期的5.2%。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1.7%,居住类价格上涨6.6%,成为推动近期CPI上行的动力。尽管从当前来看,年中CPI会达至全年的高点6%左右,进一步飙升的可能性较小。但,始于去年冬天的我国北方部分冬麦区长时间干旱及夏粮是否会减产、日本地震短期对国内相关食品供给的冲击以及国际粮价的波动,都会将对未来粮食实际价格的推高及上涨预期的形成进而CPI的走势产生较大影响。未来几个月将是抗通胀的关键时期。此外,PPI与PPIRM指数的快速上行,侵蚀企业利润;多次加息,也提高了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一旦转嫁至CPI,螺旋式上涨形成,值得关注。
CPI高出预期,经济增长好于预期,内需旺盛迹象明显,上述情况反映在货币政策未来动向上,就是调控难言终结。未来政策加码的强度取决于经济增长、结构调整与通胀控制的平衡,而当前这种平衡更多的是偏向了控通胀与经济结构调整,前者更是重中之重,关系到将CPI控制在4%左右的目标是否实现。预计二季度仍会加息1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次;下半年加息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次。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