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上周五(4月15日),《新闻纵横》播出了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廉租住房共有产权”出售遭遇的尴尬:一期一千多套廉租房让百姓“先买后租”,也就是,先购买部分产权,入住几年,再完成完全产权的买卖。于是,这7万块的首付款,成为不少困难家庭搬进廉租房的绊脚石。
昨天(19日),临夏市政府常务副市长陈崟再次通过中国之声做出独家回应:“先买后租”的保障房背后究竟是出于何种考虑?政府下一步又将有哪些新方案?
市民:廉租房,廉租房,国家是给我们租住的房子啊,为什么要七万块钱!这不是廉租房了嘛,这成了高价房了啊。我们实在是没有办法,根本就拿不出来那么多的钱。
这个月18号是临夏市廉租住房共有产权首期出售的截止日期,平均大概七万元的购房款,成了不少困难家庭搬进廉租房的障碍。目前,临夏市房管部门还在统计收款情况,临夏市政府常务副市长陈崟对这份刚刚起步就遇到难题的工作做了解释。
陈崟:它不是说为了钱而怎么样,关键是为什么呢?为了回笼资金以后先把现有的这六万七千平米的楼,能保障让老百姓赶快住上。你欠人家的工程款没给呀。
按照临夏市政府提供给记者的最新详细资料,临夏市廉租房一期工程总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共1316套,现在已经基本竣工,6月份可以入住。但这与临夏市廉租住房的需求比起来还是太不够了。
陈崟:僧多粥少呀,我们的房子的比例和现在在享受廉租房补贴的困难户的比例,大概在一比三以上。经济实力达到一定水平的情况下,剩下那部分,就实打实地租了呗。
分层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临夏为未来几年廉租房真的“只租不买”寻找的重要途径。目前每套7万块钱的保障房,折合每平米的价格大概是1400多块钱,陈副市长介绍,当地的商品房价格大约是每平米3500-4000元。相比之下,这批保障房的价格还是相当实惠的,而这批保障房能够解决的将是困难群众中经济条件相对较好,能够拿出七万块钱的那部分群众。也就是说,有能力的家庭先买部分产权再住,而这个途径之所以唯一,陈市长说,也是由当地的实际情况决定的。
陈崟:临夏市享受城市低保的大概两万多户,占到30%多将近40%,我们那边确实是困难。
为了建设第一期1316套保障房,临夏市的总投资1.21亿元,其中,中央、省级专项资金3716万,剩下的,按理说都该市财政买单,但市财政的配套资金目前只能拿出2300万,余下的6084万都成了工程欠款。陈崟市长说,廉租住房的难题主要还是地方财政的压力。
陈崟:到现在为止,基本上就是一个吃饭财政,也就是刚刚保证工资和正常的行政运转,落后地区始终有一个问题,是地方经济实力的问题,很多国家投资的项目都是需要地方财政配套的,但是在我们那边的项目,能不能减少地方配套的压力?保障房,上面的投入只占三分之一。我们希望给予项目,特别是基础设施和民生事业的支持,但是反过头来,希望尽量降低地方财政的压力,以真正把这些事搞成有利于民生的好事。
临夏市政府期望通过这种方式把保障房建设推进下去,用五年时间将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全部解决,最终对于特别困难的群众,政府也将通过真正“廉租”的方式来解决,但这会有一个过程。陈副市长说,他们这两天就会开始更细致的解释工作,希望老百姓能够理解。
回复该发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