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
  • |
  • 相册
  • |
  • 博客
  • |
  • 爽吧
  • |
  • 点评

股票的其他话题……

返回股票……


我收藏的爽吧……


光明14亿扩张弥补短板 乳业寡头化格局加速

1 光明14亿扩张弥补短板 乳业寡头化格局加速
lezhixianxl2011-04-20 15:30:41 发表
从“三聚氰胺”事件影响中爬起来的国内乳业巨头们,开始跑马圈地了。
继伊利、蒙牛先后宣布投资新工厂之后,光明日前也宣布斥巨资建立新工厂。4月18日上午,光明乳业(600597.SH)上海闵行区马桥镇的华东中央工厂奠基,投资近14亿,欲建亚洲最大乳业工厂。
联系当下的乳制品行业背景,光明乳业此举显然有其背后深意。4月2日,国家质检总局刚刚发布了乳业整顿和乳制品企业生产许可证重新审核结果,在643家通过企业中,伊利、蒙牛、光明和三元这前四大企业通过审核的子公司达到了190家左右,约占全部过关企业的30%。
“此次整顿使奶业资源和市场份额更多地流向大企业,寡头在加速形成,中国乳业格局将由此发生变化。”资深乳业专家王丁棉在接受网易财经采访时表示。
在光明乳业方面,产能扩张的背后是其“十二五”战略的目标。据网易财经掌握的光明集团“十二”规划内部文件,到2015年光明集团的业务规模要突破1000亿元,力争培育形成2个规模上200亿元级的产业、3到5个规模上100亿元级的产业。
按光明集团副总裁葛俊杰对记者的表述,光明乳业的目标显然是要成为上述2个200亿元级的产业之一。
产能扩张光明乳业14亿元欲建亚洲最大工厂
刚刚举行完奠基仪式的光明乳业华东中央工厂位于上海闵行区马桥镇紫东路,占地232亩,目前尚是一片荒地。30个月后,这里将建起亚洲最大的乳业工厂。
据光明方面的说法,该工厂产能预计在世界上同类型工厂中将位列前三甲,在亚洲规模居首,在中国乳业历史上规模史无前例。工厂建筑面积达12.5万平米,总投资近14亿元,投产后将达到日产2000吨(年产60万吨)的规模,将生产光明牌新鲜牛奶、酸奶和常温牛奶,满产后实现年销售收入46.48亿元。该项目预计2013年竣工投产。
光明乳业大手笔投资并非心血来潮。光明乳业方面称,该工厂的投资计划早在两年前已经开始酝酿准备。据网易财经查阅历史公告,早在2010年3月光明乳业就曾对此计划出示公告。
在公告中,光明乳业给出了投资新工厂的原因。一是因为产能扩张受限,公司位于上海闵行区内的乳品二厂、位于上海浦东新区内的乳品八厂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已无再扩产的余地。二是公司目前在上海地区的液态奶生产基地较为分散,进一步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有利于降本增效。此外,处置乳品二厂和乳品八厂现处地块也可以带来土地置换经济效益。
光明乳业公关总监龚妍奇在奠基仪式上表示,2010年光明乳业的增长速度达到了20%,超过了行业15%的平均水平。目前2011年光明乳业的经营战略已从“聚焦乳业,做强新鲜;突破常温,实现百亿”调整为“聚焦乳业,领先新鲜,做强常温,突破奶粉”,谋求在保持国内鲜奶领先地位同时,做强常温奶并在优质奶粉上有所突破,而新建的华东中央工厂生产的常温奶将可覆盖全国。
事实上,区外市场正是光明乳业的短板所在。作为华东市场最大的乳品企业,光明乳业在上海地区常温奶和鲜奶市场占有率均为第一位,鲜奶占上海地区鲜奶市场份额的80%,优势地位明显。但在全国市场,乳业的主导权仍在伊利和蒙牛手上。
“目前我国常温奶市场超过60%的份额被伊利股份、蒙牛乳业占据,光明乳业则占有超过10%的市场份额。”国金证券食品行业研究员陈钢说,常温奶在我国液态奶的消费中占比超过60%。
乳业整顿三大巨头抢占市场
大举扩张的并非只有光明,与之相比,其竞争对手蒙牛和伊利则出手更早。
回复该发言
2 回复:光明14亿扩张弥补短板 乳业寡头化格局加速
lezhixianxl2011-04-20 15:30:41 发表
今年1月和3月,伊利股份(600887.SH)连续发布两则投资公告。1月20日,伊利公告称,拟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金积镇开发区新建日产780吨超高温灭菌奶项目,项目投资金额为35948.5447万元。3月12日伊利又发布公告称,拟在广东省惠州市东江高新技术开发区新建日产800吨超高温灭菌奶项目,项目投资金额为45704.7178万元。
与此同时,伊利投资5亿元在山东临朐建设的新生产基地即将投产。投产后,该基地将成为伊利集团在山东半岛最大的液态奶、冷饮复合加工基地。此外伊利还表示,公司计划2011年在奶源建设方面投资约14.26亿元。
蒙牛乳业(02319.HK)也不甘示弱。其前期投资2.4亿的广东最大乳制品加工基地清远工厂已于2011年3月竣工,该项目于2009年10月18日破土动工,占地面积178.8亩。工厂配置国内最先进的全自动生产设备,日均产量200吨,全年产值达7亿。
蒙牛还在其官方网站称,“一直致力于推进优化乳业产业布局的建设”。去年上半年,在通辽市投资4亿元建设蒙牛现代牧场万头奶牛养殖基地项目,而后又在宁夏银川建设万头牧场及有机液奶工厂。截至目前,蒙牛已在全国各地建成40多个生产基地。
毋庸讳言,乳业巨头们产能竞相扩张的背后,是国内乳品行业最大规模的洗牌。
4月2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乳业整顿和乳制品企业生产许可证重新审核结果,全国1176家乳制品企业中仅有643家通过了生产许可重新审核。审核通过率不足55%。
这其中,伊利、蒙牛、光明和三元前四大企业通过审核的子公司达到了190家左右,约占全部过关企业的30%。
在接受网易财经采访时,乳业专家王丁棉指出:“此次被清理出局的数百家企业大致可腾出20%市场空间和近30%奶业资源,而这些被腾出的资源与市场份额,将趋向高度集中,大部分流入大企业的手中。”
新的审核标准提高了乳制品企业的准入门槛,增加了对乳制品企业必备生产设备、出厂检验设备的要求。按照新规,企业要按标准对乳制品包括三聚氰胺在内的所有指标进行出厂检验,未检验合格的不得出厂销售。
由“三聚氰胺”事件引发的这场中国乳业史上最严厉的清理工作结束后,乳业市场的“马太效应”正在显现,大型乳企的优势将得到加强,小型乳企将面临冲击、甚至消亡。
对此,王丁棉评价说,现阶段所发生的中国乳业市场格局变化,并不是由市场的直接内在原因引发的,而是由行政手段政策性的结果。
“这段时间乳品巨头们的扩张,很明显,一是抢占奶业资源,二是为今后发展储备产能。”谈及整顿对行业产生的影响时,王丁棉表示:“整顿使奶业资源和市场份额更多地流向大企业,寡头在加速形成,中国乳业格局将由此发生变化。”
冲刺200亿光明乳业十二五目标
光明乳业的产能扩张还有基于集团层面“十二五”规划的考虑。据网易财经掌握的光明集团“十二五”规划内部文件,为实现光明集团千亿级全产业链的目标,到2015年,“力争培育形成2个规模上200亿元级的产业、3到5个规模上100亿元级的产业”。
对此,光明集团副总裁葛俊杰向记者表示:“现在光明集团,糖业、零售业、乳业基本已经破100亿”。其言下之意,五年后规模上200亿元级的产业将从糖业、零售业和乳业中产生。综合衡量之下,乳业无疑更有竞争力。
据光明乳业此前介绍,今年光明乳业的销售目标将从2010年的“100亿”提高至“超过110亿元”。
但光明乳业的瓶颈依然存在。一方面光明在华东的优势市场潜力已经有限,另一方面全国性扩张阻力很大。在华东市场之外,伊利、蒙牛优势更为明显。
回复该发言
3 回复:光明14亿扩张弥补短板 乳业寡头化格局加速
lezhixianxl2011-04-20 15:30:41 发表
在目前国内乳业市场格局中,曾经的乳业老大光明乳业还只是在巴氏奶市场占据领先,在全国市场、常温奶市场都落后于伊利和蒙牛。
从2011年开始,光明乳业的新阶段战略目标将由“聚焦乳业、发展新鲜、突破常温”,升级为“聚焦乳业、领先新鲜、做强常温、突破奶粉”。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曾对媒体表示,新鲜奶、常温奶和奶粉将是今后光明乳业的三大支柱产品。
资深乳业分析师汤志庆认为,光明之前的增长带有一定的补偿性质,主要来自光明此前缺位的常温奶领域,而补偿性增长结束之后,很有可能遭遇一个增长瓶颈。“光明目前有两个缺陷,一方面全国性广告量不足,另一方面县级市、乡镇等下级网络力量不强。”
值得一提的是,光明乳业在新西兰已基本完成布局。2010年光明成功以3.82亿元价格购入新西兰乳业公司SynlaitMilkLimited51%股份,准备挺进高端奶粉市场,并为搭建海外融资平台奠定了基础。
“光明乳业以收购新西兰奶粉公司为契机实现奶粉业务突破,中高档婴幼奶粉业务于可预见的一段时期内仍是乳制品行业毛利率最高的品种之一。”中银国际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研究员刘都指出。
在王丁棉看来,光明扩产还有来自股权激励刺激的业绩驱动。按照此前光明乳业的股权激励计划,解锁条件要求光明乳业必须满足2010年、2011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不低于94.80亿和113.76亿,而2013年营业总收入不低于158.42亿。
“今明两年是光明乳业的关键年,肯定要加大投资和扩展市场。加大投资主要保证奶源,市场扩展主要是实现销售总额。”王丁棉说。
回复该发言
共有3帖子
图片链接:
插入图片  取消
视频链接:
插入视频  取消
音乐链接:
插入音乐  取消
内容: 图片视频音乐
  发帖赢积分  快捷键 Ctrl+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