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
  • |
  • 相册
  • |
  • 博客
  • |
  • 爽吧
  • |
  • 点评

房产的其他话题……

返回房产……


我收藏的爽吧……


孟晓苏:房产调控已违背国四条 国十条基本精神

1 孟晓苏:房产调控已违背国四条 国十条基本精神
御宅雪球2011-04-21 03:49:40 发表
《财经网》:这就涉及到土地流转制度改革问题,现行制度和政策支持吗?
孟晓苏:土地流转由政府单一征地的方式必须改变。农民的地可以流转,“地主”应是农民,不应变成地方政府。这块土地仍可以建房,和国有土地享受同等待遇,土地收益归农民。农民转让期限,可以是永久。这个意见在2002年多次提出,2008年十七届三中全会被全盘接受,提出了农村土地规范流转、和国有土地享有一定权利。但是,主管部门还是顶着不实施,又顶了两年多。为什么?因为土地财政问题没有解决。
2003年,中房上海公司提出要征收保有税,即物业税、房产税。如果政府没有财政来源,就总得从土地上找钱,这样就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因此物业税和房产税是在这个基础上提出来的。但现在,征税却被当作打压房价的手段来使用,没有理解提出时的初衷是为了全社会的公平正义。我们总不能把建设城市的钱一直让农民出吧?你自己的房子升值,买几套享受几套的好处,农民给你出了补贴,这是没有道理的。农民是最穷困的群体,再穷的城里人住的保障房,也是从土地出让金来的,是从农民身上来的。这是不公平的。
《财经网》:那么资金呢?除了土地,另一个问题是资金。这方面您认为现在有什么问题?
孟晓苏:“十二五”期间3600万套保障房面积是22亿平方米,相当于去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0.4亿平方米两倍多,需资金6.6万亿元,比拉动经济的4万亿还多。今年的1000万套,住建部说要1.3万亿。钱哪来?地方政府现在主要靠土地出让金,而商品房限购时间长了,会影响土地出让收入。
有人提出今年出让的土地里要有一半以上、甚至70%是保障房用地,这比例是不合适的。能卖钱的土地不卖钱,拿过来贴钱盖房子,如果地方上说这种大话你敢信吗?说了他们能做到吗?我是国务院出来的干部,也跟地方官员接触过,他们很多都很敬业,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是公租房,银行可以贷,虽然收益低。但如果是廉租房,政府就还不起账,银行不敢贷。因此,如果政府不建廉租房,企业也不会建。
有一种情况下就都可以建,用REITS。廉租房未来也会有进一步增加收益的可能,如香港那样“租屋转售”。因此,用廉租房来做REITS,用保险资金、社保资金等社会资金来购买并进行上市交易,完全有可能实现6%-7%的收益,这是中国做保障房最好的方向。这样即使政府没有钱,企业可以投,银行可以贷。廉租房建成后,由政府组织一个过桥资金收购,做出收益流,再转给REITS。现在这个试点已在进行,但方案不是收购,是借贷,这也可以,国外REITS也有一部分不是股权型,而是债权型,这就是我参与设计的天津方案。拿廉租房做REITS的方案08年11月就报到国务院了,试点一试两年,还未推出。原来酝酿去年9月份成熟可以推出,但后来开始调控房地产,又把REITS当成了坏东西,似乎一批REITS就是允许向房地产注入资金,就又会推动房价上涨。
很多东西都是本来认识是清楚的,但一执行就被误解。
《财经网》:在您看来,现在的调控措施除对房地产的影响外,还带来了哪些其它影响?
孟晓苏:目前的限购政策,已造成挤出资金推动CPI上涨的效应。吴敬琏教授07年就讲,打压房价会使物价上涨,结果半年后他的话被验证了。这部分的资金被挤出来,会流到别的领域,炒黄金、名酒、农产品等。楼市的资金为什么这么厉害?因为中国的资金过多,光外汇占款就23万亿,银行必须发行一部分货币来回收这些没有商品对应的外币。如果这部分资金留在市场上滚动,一年流转5次,就是115万亿。
回复该发言
2 回复:孟晓苏:房产调控已违背国四条 国十条基本精神
御宅雪球2011-04-21 03:49:40 发表
如果全部冲击到市场,通胀得多厉害?之所以没有出现这种景象,是因为98年房改到现在,13年间卖给老百姓的新房,正好23万亿。新建商品房一年能吸纳5万多亿资金,是个巨大水库。通胀问题解决不了,是因为该流到楼市里的资金遍地横流。桥归桥、路归路、商品房资金要让它回去,那就必须增加供应量,何必上游炸坝下游抗洪?
一些开发商因为现在的局势向商业地产转型,这又是一个新误区。我们需要的不是拿资金去给老板们建仓铺,而是要多建商品房和建保障房。这个误区会扭曲房地产发展方向。开发商认为政府不调控这块,的确现在没调,但不要忘记,很多国家、地区真正出现房产泡沫是在商业地产,日本的房产泡沫就是。商业地产是小区配套和城市配套的项目,不能把它作为主要发展对象。
《财经网》:您怎么看近期各地方政府报上来的房价调控目标?
孟晓苏:各地给出的涨幅指标,我看也是实际情况的反映。也应该提醒专家们,不要再给国家施加压力,非要让中央政府压,让房价下跌。各地政府都不认为房价能下跌。现在输入性通胀、内生性通胀交织,各种商品都在涨价,这时候非要让商品房降价,不是滑稽吗?政府要的是增幅回落到合理水平,不要误解为房价回到合理水平。合理水平是什么?各地已经报上来了,上涨不超过10%或15%。
只有北京提出了房价稳中有降,但北京房价不仅不会降,而且涨幅在各城市中会相当显著。现在老百姓在等,开发商也在等,大不了再扛一段时间。
《财经网》:但有媒体曾报道,总理说要使“房价回到合理水平”。
孟晓苏:中央真的说了“房价回到合理水平”吗?这样说了肯定做不到。要下多大力气才能把房价打下去?打下去可能又回到像08年那样经济下滑的情况,而且地方政府已经不配合了,各地政府明明白白地回了张帖子,对不起,我涨10%。
有些话虽然国家领导人、国务院都没讲过,但是因为一些中央媒体的传播,使得很多地方把中央媒体的说法当成了中央精神。有的电视评论员利用国家电视台问“总理还是总经理说了算”,问着问着把全国人民都问煳涂了,非得让政府来管商品房价。而我说,既不归总理管,也不归总经理管,归市场管。
最近地方政府报出房价上涨幅度,结果媒体一评论,住建部就来了个“征求当地群众的意见”,实际就是发动地方媒体和网民来反对地方政府的10%,住建部成了网民部了。各个地方政府好不容易列出来的目标,人家凭什么听你住建部的?有本事你出个文件下来!
《财经网》:那么在您看来,调控该本着什么样的原则进行?
孟晓苏:调控政策一定要顺应经济的大势。思路一定要清晰,我们要建设的是两个体系。目前出现的房价过快上涨和老百姓意见太大,原因有三:
一、需求过旺。二、供给不足。三、结构性失衡问题严重。结构性失衡主要是指保障房太少。住房要2到3年才能产出,更何况我们还有十年“欠债”,尤其在廉租房这块缺失。经济适用房建了点,但10年间才建了3亿5千万平方米,其中2亿平方米还是在98年房改之初建的。发改委07年计划3年投资9000亿建设保障安居工程,结果到09年底一看,1500亿都没有。保障房要恶补。
我认为双轨房体系原则和目标,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根植于主管部门的头脑里。中央所明确的两个体系,还一直在被忽视着。他们一看到保障房问题,就去打压另一个体系,但这样又影响到保障房建设的资金和整个市场。真的把房地产压下来,带来的损害就更大了。由于2007年和08年初的房地产下滑,整个2008年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出现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均滑落约20%的年份。房价仍然没降,国内需求不足,加国际上的困难,造成工业企业大批受创,许多人下岗失业,建筑业有2600多万农民工失业。
回复该发言
3 回复:孟晓苏:房产调控已违背国四条 国十条基本精神
御宅雪球2011-04-21 03:49:40 发表
《财经网》:于是就出现了当时的中央救楼市?
孟晓苏:其实当时楼市根本就不需要救,只要把一些严厉的打压措施取消就行,楼市就正常了。
2008年下半年中央确定要拉动内需,并认为房地产业既能促进投资也能带动消费,采取八项措施拉动房地产,救楼市。于是,第二年经济形势刚好转,就出现了房价报复性反弹。
好的方案都摆在那,已经有一套完整的思路,但现在主管部门经常是被迷煳的观点所左右,对全盘缺乏清醒的认识。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结果把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做得千疮百孔。政策脱离人民群众脱离得太远。06年的国八条,也讲得很清楚,要加大保障房建设,但后来都光说不做。发文件时是清楚的,中央的意图也很明确,但实行起来就是难,地方政府没钱,不愿意做等等原因。我们发的文件都成了画了,我不希望看到国十条、国四条又成为一纸空谈。
《财经网》:对这一年的调控,您总的评价如何?
孟晓苏:我最关心也最担心的,就是调控会不会又调反了。
这次调控,当时提的“口号”是扼制房价过快涨。房价过快上涨的治理办法很简单,就是增加供应量。但现实是每次调控的实质结果,都是反过来的。05、06年的调控,就是通过减少供地和银行贷款,来打压商品房。结果,出现越调控越上涨的现象。当时我将之比作“扬汤止沸”,就是调控调反了。这次,依然如此。
要拉动内需,中国最大的内需是什么?买房。双轨制一定要都积极推进,不能削长板,要补短板。但一年来的调控忘记了这一点,弄不好会搞成两败俱伤的局面。
《财经网》:那么房价呢?您认为在调控下,房价会下降吗?您认为下一步还可能会出新的调控措施吗?
孟晓苏:今年我看不到任何降价的趋势。现在全社会以生产者为敌人,以为压开发商降价、希望他们资金断掉,就能使房价下跌。但是不要忘了,降价会直接损害老业主的利益,可能会引发社会意见和矛盾。因此开发商会想方设法维持价格,宁可给新购房者其他方面的优惠,也不愿意明面上降价。而目前,也看不到供应量明显增加的迹像,所以,不要说降价,即使是对未来房价涨幅是否能真的回落,我都不放心。
总之,现在的调控,看似砍到商品房上,实际也伤到了保障房,各挨了一刀。走到这个地步,已经背离了国十条和国四条的精神。
现在的情况大家都看到了,房价没降,供应量在减少。会不会出现09年那样报复性的反弹?不是没有可能。
如果出现了这种结果,下一步该再怎么调下去?我不知道。确实不知道该怎么调了。
回复该发言
共有3帖子
图片链接:
插入图片  取消
视频链接:
插入视频  取消
音乐链接:
插入音乐  取消
内容: 图片视频音乐
  发帖赢积分  快捷键 Ctrl+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