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7天连锁酒店CEO郑南雁
近来人们走在广州街头,几乎每隔一段就会看到七天酒店的黄色宣传台,这次他们不是来发展会员,而是卖力推广七天的酒店+租车服务,瑞卡租车就这样闯入人们视线。
原来就在神州和一嗨两租车巨头酣战之际,7天连锁酒店CEO郑南雁潜心发力,谋图租车行业一杯羹。早在2009年5月,郑南雁便和7天的三位部下吴海兵、林粤舟、黄骥,并从成都力邀IT技术出身的潘勇,共同成立广州瑞卡租车有限公司,并于去年底将之改制为“广州瑞卡租车股份有限公司”。郑任董事长一职,原7天副总裁黄骥任CEO。
“2009年,我与郑总在成都对租车行业畅谈很久,”潘勇回忆与郑南雁的第一次会面,“我们都很看好这个行业的潜力。”在郑南雁的“忽悠”之下,潘勇毅然南下,现任瑞卡副总裁一职。
相对于神州和一嗨13000台和6000台的汽车保有量规模,郑南雁向时代周报记者坦言,只有230辆车和11家门店的瑞卡规模还是很小,但同时他也踌躇满志:“我们精准定位在200元以下的经济型租车市场,建立华南地区优势,而后往北渗透。”
定位低价租车市场
时代周报:您是何时开始关注汽车租赁市场的?
郑南雁:在做经济型酒店时,就会留意到旅客的出行需要。尤其在2009年,为7天IPO事宜在美国兜了一大圈,我发现美国的租车市场已经发展很成熟,而中国还没有真正开始。
时代周报:2009年,您在成都与潘勇会面时都谈了哪些内容?
郑南雁:潘勇当时还在IT公司。当时谈到了行业的市场前景,以及核心竞争力的产生等问题。汽车的制造已经规范,而汽车租赁的服务流程和体系还需要完善。酒店和IT的联系现在都很紧密。我想租车也需要IT的介入。IT体系的搭建能使服务体系和质量更高。
时代周报:在那次长谈中,已经确立了经济型连锁模式么?
郑南雁:并未完全确立。但是我们当时已经判断人们租车的消费习惯会逐渐养成,消费的人群会越来越多。市场肯定会逐步扩大。以前的租车因公务需求较多,而现在自驾的需求可能更加多一点。我们作过调查,租车市场主要集中在每天200元以下。而目前,国内大部分公司的价格都要高于每天200元。
时代周报:瑞卡2009年5月就已成立了,而后进行了哪些准备?
郑南雁:真正发力是在去年的三季度。这期间主要是进行人员的准备、系统的搭建,技术准备及相关的摸索,其中最主要的是团队建设。
时代周报:我注意到5个创始人,其中有4个来自7天酒店。
郑南雁:其实,我们只是在开会讨论的时候给点意见,现在最主要还是靠瑞卡的团队运作。尽管,我对租车行业了解过、研究过,但是未在一线运作。第一,大家都看好这个行业;第二,是我们相互之间的信任。
不会照抄美国租车模式
时代周报:瑞卡的首次租车费用和7天的首次入住费用都是77元。您是否有意将以前的模式引入租车行业?
郑南雁:很难说是有意引入以前的模式。其实,真正能够从7天借鉴的无非是研究消费者习惯。国内的很多公司像国外那样,多层次经营、异地还车……但是完全照抄美国,就会有问题。中国的市场不一样。就像酒店一样,美国的经济型酒店全部位于城市边缘,而中国则在城市中心。中国的租车行业才刚起步,很多模式太参照国外,也并非是这样不行,只是会降低投入产出的效率。
时代周报:您如何控制租车的成本?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