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是政策信息密集释放的一周。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副主席姚刚相继表示,将加强监管、放松管制,积极推动基金法的修改。这意味着基金行业发展的疆界和路径有望拓宽,整个中国资产管理行业也将呈现新的格局。
比如就私募基金,尚福林指出,“特别要适应私募基金发展的现实需要,借鉴国际监管经验,按照统一监管的要求,防止监管套利的原则,建立适当的私募基金监管制度,为资产管理业务的协调发展创造条件。”
纳入统一监管,有利于私募基金走出灰色地带成为真正的“阳光私募”,有利于解决目前私募发展面临的种种问题,也有利于保护私募基金持有人利益。对私募基金来说,这是一次重大机遇。正如公募基金,没有法律的规范就不会带来堪称“黄金十年”的巨大发展。
当然,纳入统一监管也意味着私募基金管理人必须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栏目4月19日文章就曾提示,“各方面信息显示,对于私募行业来说,目前正处于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以规范的运作换取未来更广阔的空间,理应是那些有长期目标投资管理人的思考方向。”
另一方面,现有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可能面对更多的挑战。私募基金不仅分流了一部分公募产品客户,更在“一对多”等业务上成为公募基金直接的对手。而且,纳入统一监管可能只是第一步,未来若允许合规守法、业绩出色的合格私募基金管理人发行公募产品,则意味着市场准入的放开,不同出身的管理人将同场竞技。
市场化带来的不仅是发展空间的拓宽,也必然带来更激烈的竞争。这原本就是“放松管制”的结果之一。而公募、私募之争只是新竞争格局的一个局部,公募与公募、公募与资产管理行业其他主体的竞争也将在更广阔的范围展开。
私募的冲击并非坏事。没有私募这条鲶鱼,公募的制度变革可能仍将是一潭死水。长期来看,私募的挑战反过来会激活或加速公募基金在组织机制、激励机制等方面的改变。这最终都有利于实现基金管理人和持有人利益的有机统一。
而姚刚副主席关于“探索基金管理公司分类监管的路径,允许符合条件的公司按不同业务设立专业子公司进行集团化经营的试点”的提法也值得关注。有资深人士认为,这意味着未来基金公司可以设立私募、海外等业务的专业子公司,而公募基金公司对私募基金公司实施收购,使之成为旗下子品牌不无可能。同时,一些机制变革上的难点也可以在这一框架下寻求解决空间。
新的棋局只是刚刚开始,中国基金业或将迈出充满希望的一步。
上周是政策信息密集释放的一周。
比如就私募基金,尚福林指出,“特别要适应私募基金发展的现实需要,借鉴国际监管经验,按照统一监管的要求,防止监管套利的原则,建立适当的私募基金监管制度,为资产管理业务的协调发展创造条件。
纳入统一监管,有利于私募基金走出灰色地带成为真正的“阳光私募”,有利于解决目前私募发展面临的种种问题,也有利于保护私募基金持有人利益。
当然,纳入统一监管也意味着私募基金管理人必须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现有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可能面对更多的挑战。
市场化带来的不仅是发展空间的拓宽,也必然带来更激烈的竞争。
私募的冲击并非坏事。
而姚刚副主席关于“探索基金管理公司分类监管的路径,允许符合条件的公司按不同业务设立专业子公司进行集团化经营的试点”的提法也值得关注。
新的棋局只是刚刚开始,中国基金业或将迈出充满希望的一步。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