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皮肤属于“薄”皮肤?据台湾著名美容医学专家宋奉宜医师分析,“薄”皮肤,虽然在正式皮肤科学很难定义,但俗称的“薄”皮肤倒是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可能,下面我们将它们简称为薄皮A型和薄皮B型。
●薄皮A型:如同洋娃娃般,天生皮肤白皙、透红
一般来说,黑种人皮肤油脂分泌最旺盛,黄种人次之,白种人最细致但干燥。细心的你一定可以理解:虽然9岁白种女孩的皮肤美过9岁黄种女孩的皮肤;19岁白种女孩的皮肤却比29岁黄种女孩的皮肤更丑。原因就在于肤质不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薄厚”不同。白种女孩的皮肤更薄,所以小时候显得很好很细腻,但“薄”皮肤的脆弱随着年龄会越来越明显,这也是为什么亚洲女子在中年以后看起来比欧洲女子更年轻的主要原因。就黄种人来说,肤质也分“薄厚”,皮肤白皙、透红就比黄一点的肤质更薄、更脆弱。
为什么更易敏感:先天皮肤较薄的人,触感虽然比较细致,但是毛囊、皮脂与汗腺等皮肤附属器官发育也比较纤细、弱小。这些细弱的附属器官无法妥善保护皮肤,于是形成了薄皮肤的人更容易敏感的现象。
●薄皮B型:敏感肌肤的人,皮肤渐渐发红、感觉变薄
无论先天肤质丰厚还是薄弱,一旦皮肤长期受损,逐渐因为慢性发炎而丧失自我保护与修复能力,皮肤的标准结构将逐渐褪损、萎缩;如同小儿麻痹患肢的萎小一样,长期红肿、发炎的皮肤当然会有皮肤薄脆、泛出红血丝的后天现象。
为什么更易敏感:换句话说,此时并非“薄皮肤的人更容易敏感”,而是倒果为因的“慢性发炎敏感的人,易使别人以为自己皮肤很薄”。
将敏感概率减少到最低
薄皮肤A型:
对“先天发育不良”的薄皮肤而言,“后天补强”是很重要的思维。如果老天爷不给你足够的油脂与水分,减少过度清洁,并不断地补充油脂与水分,就是“后天补强”的方法。依照宋奉宜医师的临床经验来说,“减少过度清洁”比“不断补充油脂与水分”重要百倍。
薄皮肤B型:
皮肤因为发炎而变薄,一定要从减少皮肤发炎的诱发因子着手,让皮肤拥有喘息、修复的机会,皮肤自然会渐渐变厚,敏感现象也会逐渐改善。只是现实世界里,这个很简单的方法却有个困难的后续问题,那就是如何确认皮肤遭遇了哪种慢性发炎因子?该怎样避免?

宋奉宜医师答疑敏感话题
TIPS:宋奉宜医师答疑敏感话题
● 如何确认慢性发炎因子?
春季,对于先天皮肤较薄的朋友,只要使用比冬季乳霜更清淡,却仍具足够滋润力的护肤霜,就可避免春季敏感现象。然而后天发炎变薄的人就不是这样,漫飞的花粉、某些保养品的成分、稍强的清洁成分与早晚温差变化,都可能是诱发因子。所以此时建议配戴口罩避开花粉与剧烈温差,换用较为温和的洁面品,甚至完全停用。然而“保养品成分”的确认与避免,却是整个过程中最困难的。简单地说:如果您对自己惯用的护肤霜“未必真有把握”,请暂时停用,改用超市购买的食用级不饱和植物油,例如橄榄油等。
● 医学美容能改善薄皮肤的敏感情况吗?
无论生活美容还是医学美容,厂家或医师如何宣称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对症处理。如果错误的美容保养可以造成“皮肤因发炎而变薄”,效果更强大的医学美容风险绝对更强大。除了仔细监测皮肤使用后的反应外,没有任何医学美容措施可以找出真正的致炎因子,当然无从预防,也无法处理。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