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
  • |
  • 相册
  • |
  • 博客
  • |
  • 爽吧
  • |
  • 点评

房产的其他话题……

返回房产……


我收藏的爽吧……


深圳房改20年教训 让保障房上市政府继续挨骂

1 深圳房改20年教训 让保障房上市政府继续挨骂
asd90991392011-04-23 19:27:03 发表
和西方不一样,在中国私人财产中有大量灰色地带。家庭个人财产透明度非常低,用政府行政手段基本无法搞清楚个人的财产。
保障房的住户如经济条件变好,买了更好房子,就应把原来的房子退掉,卖回给出售机构,即政府。政府可以给一点收益,再重新把房子分给符合条件的人。
——— 原深圳市住宅局房改处处长孙利平
深圳20年房改的教训就摆在这里。时值《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条例》修改之际,有关禁止保障房上市的唿声越来越强烈。
“不禁止保障房上市,审查困境永远无解,政府再怎么做都是要挨骂的。”孙利平,原深圳市住宅局房改处处长,对保障性住房上市问题忧心忡忡。他指出,10年前,深圳允许福利房、微利房上市是这个城市房改历史上的重要教训。
“那30万套房子不该上市”
深圳曾是房改先锋,1988年,这个城市开全国风气之先,开始房改,借鉴香港和新加坡等地经验,确立了“双轨三类多价制”的特色模式,居民可根据自身职业、身份、收入水平去谋求不同类型的住房。次年,深圳还制定了《深圳经济特区居屋发展纲要》,拟订了福利房占30%,微利房占40%,商品房占30%的比例。
在2000年左右,深圳开始决定让各种福利房、微利房、安居房上市交易。孙利平在这段时期恰好担任原住宅局房改处处长。“几十万套房子就这样白白熘走了。”孙利平估算,在允许上市前,政府手里大概有14万到15万套房子,此外国企和事业单位还有一二十万套,加起来全市至少有30万套。根据深圳市住建局半年多前公布的数字,目前深圳市住房保障需求达23万套,到“十二五”规划期末,全市对保障房需求将达到32万套。“如果原来的30万套福利房、微利房不上市,深圳的房改局面、成果都会保留下来。”孙利平感慨。
现在这些福利房、微利房都早已在市场上流转,甚至几易其手。有人大赚一笔,而对于政府来说,“手里没资源了,调控楼市也心有余力不足。”原住宅局的一名副局级官员也感到惋惜。
孙利平认为,当初的福利房和微利房如果不转的话,现在就是公屋,能缓解一多半的刚性需求。
“保障房可卖回给政府”
在孙利平眼里,保障房的住户如经济条件变好,买了更好房子,就应把原来的房子退掉,卖回给出售机构,即政府。政府可以给一点收益,再重新把房子分给符合条件的人,这样保障房也就不会流失,每年只需建不多的房子,付出一点维修管理的费用,就可以满足社会需求了。
“保障房里边有政府资产部分,政府有让利,让利是为了保障市民基本居住需求;而如果允许保障房上市出售,就等于把政府投入保障社会的住房,送给了老百姓。”孙利平指出,这样政府有意无意地把保障房变成了一种投资工具。孙利平认为,和西方不一样,在中国私人财产中有大量灰色地带。家庭个人财产透明度非常低,用政府行政手段基本无法搞清楚个人的财产。
“这个保障房的审查困境是无解的,政府再怎么做,都是要挨骂的。”孙利平说,当禁止保障房上市,就剩下基本的居住保障功能时,问题就变得简单了。“现在是政府在大量补贴受保障的人,政府这个隐形补贴何时是个头?用这个办法,根本不可能持续发展。”
回复该发言
共有1帖子
图片链接:
插入图片  取消
视频链接:
插入视频  取消
音乐链接:
插入音乐  取消
内容: 图片视频音乐
  发帖赢积分  快捷键 Ctrl+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