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标说,“但这总比空口承诺要来得实在。当你手指指着别人的时候,问问自己做了哪些事。”
在陈光标眼中,他的高调行善本身没有任何问题,有问题的是社会环境中充斥着的种种不信任、互相猜疑。“既然做慈善,就会包容一些负面意见,也包括抱怨和谩骂。但我相信,一些富人随着人生价值观和财富观的转变,有一天他们会从骂我到感谢我。”陈光标字斟句琢地说道。
在外界看来,陈光标的这种高调很难达到他所谓的愿望。甚至有人认为,他的这种偏执是一种病态。采访中,陈光标多次提到自己出身于农村,对那片土地充满深沉的爱,也对和他一样经历过贫苦生活的人感同身受。
但很多情况下,他的“高调”却被认为是“抢了风头”。据介绍,一位南方的企业家想捐款给某贫困地区,当听说陈光标也来捐后,他打了退堂鼓,“首善都来捐了,我捐不捐都无所谓了。”
尽管这个转变还看不到希望,但陈光标说他会一直这样高调下去。采访中,陈光标虽然显得很是谨慎,但对于他的慈善举动仍然颇具信心。
“中国的慈善因有陈光标的存在而前进了几十年。”陈光标说,“我的慈善方式有我的独特性,我认为拿到钱的人不一定都是困难户,一定有一些不需要帮助的人拿到了捐款,但这些都不是我要考虑的事情,我考虑的是如何让中国13亿人都知道我在捐助。”
陈光标告诉《中国经济周刊》,2000年的时候,他的梦想是要当“中国首善”,现在,他想拿“世界首善”,“比尔·盖茨可以到中国来宣扬美国的慈善理念,我就可以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慈善理念。但这不是讲空话,做慈善重要的是质量,世界首善的标准不是捐助多少,重要的是亲力亲为,做过以后要去传播,以带动更多的人来参与,让慈善行为本身来影响世界。”
“为了慈善事业,即使有些做秀行为也不为过。”陈光标说。
“慈善是一条不归路”
在外界的质疑声中,除了“高调”、“做秀”外,更多的人认为陈光标做慈善的目的不纯。
陈光标表示,“很多人觉得我是通过高调行善来获取知名度进而给自己的企业带来效益,但坦白地讲,自去年11月份开始,我的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已经有3个月没接一单业务了。”
陈光标说,这也是目前最头疼的事情。“还好,企业抗击风险的能力还是比较强。”
因为企业没有贷款,以前每年赚的钱,50%捐了出去,企业账户上还有50%的留存。“这些钱,还在那里。没有业务做。员工收入减半,1个月2000元左右。”陈光标说,这样的话,员工吃老本,能维系3年。
“但这样下去,毕竟不是办法。企业需要发展,而且是慈善事业的强力支撑。”陈光标说。
有媒体报道称,由于陈光标的善举,他和很多地方政府的领导关系都很密切,这也能够为他的企业带来不少潜在效益。陈光标对此嗤之以鼻,“可以这样讲,如果任何人发现我给政府送过一分钱,我都可以把企业送给他。”
有评论认为,现在考虑的应该是中国的慈善制度如何保护好像陈光标一样做慈善的企业家,而不是一味地去质疑。
片刻之后,陈光标突然说:“老实讲,我现在觉得慈善是一条不归路。”
“不是说大话,如果陈光标这面旗帜在中国倒掉了,这会有什么结果?”陈光标自语道。
“这对中国的慈善事业来说,绝对是一个讽刺。”中华慈善总会副会长邓铜山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作为陈光标多年的朋友,邓铜山说,社会上对陈光标的不理解越大,越说明中国在慈善的初级阶段需要更多高调的人敢为人先,去高调做慈善。
据邓铜山介绍,中华慈善总会有75%以上的善款都来自于像陈光标一样的民营企业家,“如果这些人做慈善的积极性都没有了,中国的慈善怎么做?”
回复该发言
陈光标慈善成狂 称慈善是一条不归路(图)
2 回复:陈光标慈善成狂 称慈善是一条不归路(图)
yao62369322011-04-24 17:51:43 发表
邓坦言,中国的慈善事业还处在初级阶段,各方面的制度建设都不是很完善,现在出现了民营企业家高调做慈善的现象,不能一概否定。
美国驻华大使馆一位官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陈光标是个十分有意思的人物,他本人愿意向陈学习,在他看来,陈是位“拓荒者”。
记者 刘永刚|北京报道
(图片由记者肖翊摄)
回复该发言
美国驻华大使馆一位官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陈光标是个十分有意思的人物,他本人愿意向陈学习,在他看来,陈是位“拓荒者”。
记者 刘永刚|北京报道
(图片由记者肖翊摄)
回复该发言
共有2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