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一:
一个小菜赚5元攒房款
在乳源县城开了一间小食店的刘先生夫妇都是大桥籍农民,随着5年前一个大胖娃娃的哌哌落地,夫妻俩开始为孩子遥远的将来计算起来。
举家搬迁后,刘先生在县城一条小街开了一间小食店,靠经营米面快餐为生。“一碗粉面赚个两三元,一个小菜赚个五元。你想想我要攒多久才能攒够一套房的钱?”他极之懊悔2008年进城时没有痛下决心购房。“那时候县城房价才1000元出头,现在涨了1倍,早知道当初砸锅卖铁也要把房买下来!”
买不起房会不会选择回乡?刘先生坚定地摇着头说:“在城里待久了不可能回去。再攒攒,和亲戚借一点,咬咬牙在县城买套旧点的二手房,应该还是没问题的。”
个案二:
迷恋清新环境选择养老
已经在乳源定居了3年的陈老师是一名年近七旬的广州老教师。儿子在乳源办厂,多年前一次前来旅游的机会让他喜欢上了这片碧水蓝天。
“那时候正是一场雨后,刚下车就感觉一股湿润的空气扑入肺中。这里生活很简单,半个小时就可以走遍大半个县城,没有大城市的嘈杂与拥挤。这里的空气和水特别好,最主要的是当时这里房价才1300多元一平方米,我买这套180多平方米的房子才花了20多万!”
个案三:
年轻公务员资产翻倍
在乳源县某单位工作的80后公务员小陈,2007年大学毕业没多久买了一套125平方米的房子。“当时单价虽然只要978元,还是觉得挺吃力的。因为当时月薪也就只有1000元多一点,钱基本上都是亲戚借的,一下子平添了10多万元债务。”
如今,小陈所买的住宅楼房价直线飙升至3000元/平方米左右。当初在楼市的无心插柳,让他尝到投资获利的喜悦。“我们办公室有两个老股民,投了几万元去炒股,至今套了几年还没出来。他们个个都羡慕我,说早知道不如去买房。”(记者卜瑜、于敢勇、曾焕阳、关家玉、陈正新 通讯员 赖南坡)
回复该发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