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点评 :《人民币汇率再创新高》
在美元指数持续下滑创下近两年新低的同时,人民币似乎也有加速升值的趋势。上周五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位6.5156,再创汇改以来的新高,累计升值达到21.33%。人民币持续升值最不利的是我国的出口企业,其次是我国多年来积攒起来的庞大外汇储备,但人民币升值同时对我国也是有益处的,一个明显的益处就是有助于缓和当前我们面临的输入性通货膨胀。央行副行长吴晓炼近期在央行网站的文章表示抑制通货膨胀是当前稳健货币政策的首要任务,未来将进一步增强汇率弹性,减缓输入型通胀压力,这是央行官员首次表述通过汇率政策的调整来减轻通胀压力。从今年一季度贸易出现逆差的数据中已经可以看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给我国制造业成本带来的压力,通过人民币升值进行缓解不失为舒缓压力的一种途径。
对资本市场而言,人民币升值有可能带来国际热钱的流入,况且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还存在明显的利差,如何控制住国际热钱资金的流动,对外汇管理局是一个不小的考验。然而,即使存在热钱的流入,也并不能由此憧憬国内市场步入大牛市,在通胀得到有效的控制并出现扭转迹象之前,市场始终将会受到紧缩政策的制约, 震荡的格局难以改变。
基金经理论市
上周沪深两市依然维持震荡的走势,其中上证全周下跌1.31%,深圳全周1.98%,成交量有所缩减,但股指运行重心在逐步抬高。热点主要集中在部分周期类个股上,如钢铁、化工、有色等等,一部分弱周期类个股已经出现较大幅度的调整。
回顾上周,影响资本市场的主要因素主要集中在:1、周边市场波动对中国市场的影响。上周美股一度单日大幅下跌达到2.5%,主要是由于美国政府在财政预算改革中两党争议不下,从而引起对于其是否能根本改变财政赤字和高负债的担忧,希望能警醒两党议员在接下来的是否提高负债率上限的谈判中能尽快达成一致,以免市场更多的动荡。2、中国国内因素的影响。目前投资者主要忧心三件事,其一是后期流动性继续收紧的力度;其二是房价下跌50%对银行的压力测试结果;其三是后期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种种不利因素叠加后形成对资本市场短期的压力,进而出现震荡走势。
在影响资本市场的主要核心因素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的环境下,如经济增长根本动力、政策是否会进一步收紧,以及流动性未发生明显收紧变化的前提下,我们认为市场仍然不会发生方向性的转变,即震荡走势还将持续,虽然过程可能较为复杂, 因此后市依然存在结构性机会。
专栏:消费股为何近期表现不佳?
泛消费类个股,包括医药、食品、白酒、服装等与大众民生消费相关的个股在2010 年的行情中表现优异,显著超越大盘指数,然而进入2011 年以来,上述泛消费类板块个股普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调,走势弱于大盘,同期市场上发行的以消费为投资主题的基金表现也不尽人意,2011 年一季度几乎没有收益,甚至还小有亏损。与此同时,若是持有水泥、建材、地产、银行等周期股的话,收益会好很多。
从中长期的角度来看进入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的转型、城镇化程度的提升以及老龄人口的增加都会在未来增加消费的支出, 也就能够持续给消费品生产企业带来业绩的提升。但是这个投资逻辑是建立在长达数十年的通胀周期上的,用来指导短期的投资实践恐怕就不那么灵,事实上,泛消费类个股的走强在2009 年下半年就已经开始了,持续了一年半之久,很多个股已经有了一倍以上的涨幅,而很多板块消费类个股的估值也给到了40 倍左右的市盈率。
回复该发言
博时基金:后市依然存在结构性机会
2 回复:博时基金:后市依然存在结构性机会
babywode2011-04-27 03:20:09 发表
40 倍的市盈率在国内市场可能一般不会引起大多数人的警惕,因为A 股市场上更高市盈率的股票比比皆是,然而需要了解的是40 倍的市盈率对于一个稳定增长的行业板块来说其实是过高了,从理论上来说40 倍的市盈率对应的是2.25%的无风险收益率,这个收益率水平正好对应着央行本轮加息周期启动前的市场一年期存款利率,也就是说在40 倍市盈率的水平投资消费类股票从理论上得到的收益率与一年期定期存款相同,股票的风险溢价在这里几乎等于0。随着央行启动加息,目前一年期存款利率上升到3.25%,若是股票风险溢价还是为零的话,收益稳定的股票可以享有的市盈率应该在30 倍左右。由此不难解释为什么自去年四季度开始消费股会持续下跌,很多优质消费类个股的市盈率回到30 倍附近。
促使消费类个股表现不好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1)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季度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6.3%,低于市场预期;(2)消费品价格的提升并不是不受限制的,无论是从价格提得太高造成需求不足的角度来讲还是从发改委价格管制的角度来讲,去年年底CPI 显著上升后国家发改委对一系列商品的价格进行了限制,这样的价格管制措施制约了消费类企业业绩提升的空间,也是造成股价出现调整的主要触发因素;(3)在政府的大力投入下,我国经济逐步复苏,随后政府刺激政策逐步退出,寄希望于在市场机制下经济能够重新、进入正常运转,在新一轮周期可能启动的情况下,投资者将目光投向低估值的周期类个股,对消费类个股的兴趣下降。
市场发展部 任 杰
回复该发言
促使消费类个股表现不好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1)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季度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6.3%,低于市场预期;(2)消费品价格的提升并不是不受限制的,无论是从价格提得太高造成需求不足的角度来讲还是从发改委价格管制的角度来讲,去年年底CPI 显著上升后国家发改委对一系列商品的价格进行了限制,这样的价格管制措施制约了消费类企业业绩提升的空间,也是造成股价出现调整的主要触发因素;(3)在政府的大力投入下,我国经济逐步复苏,随后政府刺激政策逐步退出,寄希望于在市场机制下经济能够重新、进入正常运转,在新一轮周期可能启动的情况下,投资者将目光投向低估值的周期类个股,对消费类个股的兴趣下降。
市场发展部 任 杰
回复该发言
共有2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