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某刺母案引发人们对留学生生存状况的关注。(CFP供图)

留学仍然是许多家庭的选择。(CFP供图)
去年25万多人出国留学其中超两成是中小学生 留学生低龄化趋势明显生存状况引发关注
汪某机场刺母案目前尚未有下文,公众由此而发的对“留学热”的探讨和反思仍在继续。
广州日报报道 2011年4月1日,西方的愚人节,上海籍留日学生汪某在这一天开了一个让人痛心疾首的狠毒“玩笑”:因为在上海浦东机场向母亲顾某要钱不成,刚下飞机的他竟从随身携带的行李中拿出一把水果刀,在众目睽睽之下向母亲连捅9刀。经抢救,顾某已脱离生命危险,汪某被刑事拘留,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惩罚。
尽管这是一宗极端的个案,但却引发了人们对留学生生存状况的关注。据了解,中国去年有25万多人出国留学,其中两成多是中小学生。深入了解留学生在海外的生活,并在此基础上全方位地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尤为重要。
留学生调查(上)
学生篇
茂名姑娘陈寒今年19岁,去年夏天从茂名一中高中毕业后,她通过留学中介去了日本。她在日本的求学经历与刺母的汪某相似,第一年在东京的语言学校学日语,然后着手考日本的大学。
出国留学
一个个看似轻易的决定
陈寒的家境算不上富裕,父母的家教非常宽松。高一那年,陈寒对日本漫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就产生了高中毕业后赴日留学的念头。
她并没有在第一时间把这个想法告诉父母,而是“偷偷”地用平日攒下的零花钱和压岁钱报了一个日语学习班,瞒着父母偷学日语,投入了不少精力。直到高三,她才把自己的留学计划告诉家人,陈寒“能言善辩”,仅仅花了一个晚上就说服了他们。
高考并不考日语,陈寒的这个决定意味着她早早地远离了中国孩子的常规成长轨迹,某种意义上,她甚至已经无法反悔。高考前,她没怎么认真复习功课,最终的成绩也未过重点线。“即使过了(重点线),我也会去日本的。”陈寒赴日留学的想法很坚决。
为了赴日留学,陈寒准备了2年时间,不可谓不周到;与她相比,不少低龄留学生的决定显得相当草率。“我高考没考好,与其在国内的二本大学混4年,还不如早点去国外留学,接受更先进的教育。”赴澳大利亚留学的小林在谈及当初出国的原因时说,“当时我与爸妈只讨论了一个小时,就下了这个决定,马上报了雅思培训班,第二年就出国了。”至于出国留学的开销和其他重要的须知事项,一家人当时并未讨论过,纯粹“摸着石头过河”。
面对孤独
须战胜“寄人篱下”的感觉
19岁的广州女孩王立衡,是国内青少年文学界小有名气的“小作家”,曾任中国少年作家学会副主席兼广东省分会主席。小学时,她曾追随赴英留学的父亲在英国念过一年半小学;在广州二中和六中念完高一以后,她又独自踏上了留学英国的旅程。
王立衡告诉本报记者,她就读于英格兰北部林肯郡的约翰雷格中学,全校共有两千六七百名学生,其中国际学生共约两百名,中国留学生有一百人左右。跟许多中国低龄留学生一样,王立衡寄住在一户当地的中产家庭。
这所学校位于一个小镇,留学生们的日常生活“非常简单,甚至非常无聊,吃喝玩乐比起中国差远了”。“什么东西都贵,所有吃的都难吃。”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