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秀波中年成名 简单比经验好
1 吴秀波中年成名 简单比经验好
jayz04152011-04-30 03:33:38 发表
考了一个饭碗
1984年,吴秀波考入中戏,按他的话说,其实就是为了学一门“手艺”,日后“找工作,混饭吃”。但是他没有想到,当时中国的影视环境几乎不允许任何人靠它吃饭。“80年代中期,刚刚改革开放,电视剧基本只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上下两集,一种是上中下三集,每年不会超过10部。”吴秀波回忆道,那会儿自己家里倒是有台电视机,但是也只有两个台。总之当年考入中戏表演系的他和现在蜂拥的“艺考”大军,在选择的初衷上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当然在吴秀波看来,哪怕过了20多年,这个行业的配比、产业链和资本化程度都比当年更加完整,但现在进入这个行业的很多人其实仍没明白,这不过就是一个工作。只不过和当年相比,它可以当成一个饭碗,可以靠着工资养活自己了。而这到底是不是一个金饭碗,还要受制于一个人的能力、机会、欲望、缘分和造化。除此之外,其实所有人都不用把这个行业想成什么样,演戏也不过就是一件小事儿。
经验不重要,简单最重要
在对吴秀波的采访过程中,我们感觉他喜欢把一切都大而化之、简单处理,不知这是不是性格的一种体现。比如在他看来,采访者只分两种,如果一个人问出了一个清晰准确的问题,那么这个采访者就是一个“老人”,反之就是一个“小孩儿”。“如果面对‘老人’,我更多地会去倾听和反思;如果你是‘小孩儿’的话,那么不懂的我就给你讲,可以用比喻或者其他任何形式,而目的无非就是把咱俩的沟通拉到一个平台上,因为你是你的人生经验累积的结果,而我是我的,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局面’。所以不如拿一些大家都知道的‘局面’说事儿。”
这种将采访者视为“老人”或者“小孩儿”的二分法显然源自一种个人的经验。毕竟在他看来,自己已经进入了四十不惑的年龄,人生能有几个四十年?当然,这些也不完全是经验论,因为一个男人在这个年龄其实会发现——经验已经不重要了,简单最重要。因为经验属于每个人,只不过有人先得到了。经验就是一个人不停地自我证明的过程,而当到了一定年龄,可能会发现这种自我证明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
具体说到演戏的经验,吴秀波想了想说:“我没法告诉你。不是不想,是不能。因为演戏这个过程在我看来很简单——拿到剧本,看明白这个故事,用自己的理解去演,演完了就从戏里出来。做到‘能进就能出,能上就能下’就好。仅此而已,没有更多。”
所以,很多事情在吴秀波看来都是这么一个过程——“仅此而已,没有更多”。这个就跟当初他写下《跳舞女孩》一样——在酒吧驻唱的经历谁都有,只不过他看见了,就写了,就唱了。人和人的区别只是有人做了,有人没做。当然做与不做的区别在于你的心里是不是有这份需要。而在当时的吴秀波看来,他心里确实有这份需要。
而有需要的不光是《跳舞女孩》这首歌,他更需要在80年代悄无声息地进入又离开这行业之后,重新杀回来。
灰色比黑和白都更真实
回复该发言
考了一个饭碗
1984年,吴秀波考入中戏,按他的话说,其实就是为了学一门“手艺”,日后“找工作,混饭吃”。但是他没有想到,当时中国的影视环境几乎不允许任何人靠它吃饭。“80年代中期,刚刚改革开放,电视剧基本只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上下两集,一种是上中下三集,每年不会超过10部。”吴秀波回忆道,那会儿自己家里倒是有台电视机,但是也只有两个台。总之当年考入中戏表演系的他和现在蜂拥的“艺考”大军,在选择的初衷上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当然在吴秀波看来,哪怕过了20多年,这个行业的配比、产业链和资本化程度都比当年更加完整,但现在进入这个行业的很多人其实仍没明白,这不过就是一个工作。只不过和当年相比,它可以当成一个饭碗,可以靠着工资养活自己了。而这到底是不是一个金饭碗,还要受制于一个人的能力、机会、欲望、缘分和造化。除此之外,其实所有人都不用把这个行业想成什么样,演戏也不过就是一件小事儿。
经验不重要,简单最重要
在对吴秀波的采访过程中,我们感觉他喜欢把一切都大而化之、简单处理,不知这是不是性格的一种体现。比如在他看来,采访者只分两种,如果一个人问出了一个清晰准确的问题,那么这个采访者就是一个“老人”,反之就是一个“小孩儿”。“如果面对‘老人’,我更多地会去倾听和反思;如果你是‘小孩儿’的话,那么不懂的我就给你讲,可以用比喻或者其他任何形式,而目的无非就是把咱俩的沟通拉到一个平台上,因为你是你的人生经验累积的结果,而我是我的,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局面’。所以不如拿一些大家都知道的‘局面’说事儿。”
这种将采访者视为“老人”或者“小孩儿”的二分法显然源自一种个人的经验。毕竟在他看来,自己已经进入了四十不惑的年龄,人生能有几个四十年?当然,这些也不完全是经验论,因为一个男人在这个年龄其实会发现——经验已经不重要了,简单最重要。因为经验属于每个人,只不过有人先得到了。经验就是一个人不停地自我证明的过程,而当到了一定年龄,可能会发现这种自我证明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
具体说到演戏的经验,吴秀波想了想说:“我没法告诉你。不是不想,是不能。因为演戏这个过程在我看来很简单——拿到剧本,看明白这个故事,用自己的理解去演,演完了就从戏里出来。做到‘能进就能出,能上就能下’就好。仅此而已,没有更多。”
所以,很多事情在吴秀波看来都是这么一个过程——“仅此而已,没有更多”。这个就跟当初他写下《跳舞女孩》一样——在酒吧驻唱的经历谁都有,只不过他看见了,就写了,就唱了。人和人的区别只是有人做了,有人没做。当然做与不做的区别在于你的心里是不是有这份需要。而在当时的吴秀波看来,他心里确实有这份需要。
而有需要的不光是《跳舞女孩》这首歌,他更需要在80年代悄无声息地进入又离开这行业之后,重新杀回来。
灰色比黑和白都更真实
回复该发言
2 回复:吴秀波中年成名 简单比经验好
jayz04152011-04-30 03:33:38 发表
当他重新杀回这个行业之后,电视银幕上早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时最多的一个剧种就是警匪剧,主要角色非黑即白。当红的演员基本都去演正面角色了,所以当时的吴秀波接的最多的就是“大反派”。当然,在这些反面角色中,吴秀波都在努力捕捉一种人物的灰色状态。他认为,“这个比黑和白都要更真实”。
演了几年警匪剧,由于“有关部门”的政策导向,这个剧种消失了。但是老百姓都喜欢看枪战,因为人生的故事不过就是爱恨情仇、快意江湖。所以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新的剧种——谍战剧。谍战剧也是让吴秀波家喻户晓,甚至可以说是走红的一个主要平台。
这么多年演下来,在虚拟世界无论扮演英雄还是反派,吴秀波都觉得是一种独特的感受,这种感受类似于现实世界的代偿。戏是假的,它仅仅需要一个感情投注,类似于造梦。虽然一切在现实世界都不会得到解决,但也不用太过较真,得不到解决的那部分反而正是生活本身,演戏只是一个舒缓。
在这些谍战戏中,吴秀波的角色冲突大多来自于男人和男人之间的一种情谊波澜。他自己也说,“阳和阳的关系”肯定比“阳和阴”更好处理,更掷地有声。男人之间没那么多虚伪的成分,男女之间的那种虚伪也有合理性,不过太累了。
走弯路也是可贵的姿态
谈到他当年离开银幕的事儿,吴秀波说自己都在“走弯路”。一个人永远不走弯路难免太理想化了,人都妄图规避弯路,但是直路又往往走不通。而且人生如果不幸完美到一点儿弯路都没走的话,也太没意思了。对于自己走的弯路,吴秀波不置可否,他只强调,一个人争取一点儿价值的姿态至少是可贵的。他承认,如果那些年的生意场也是一个战场的话,他没有打赢。因为如果打赢了,那他现在就不会坐在这个剧场里和我们聊戏了。一个人有各种理由去工作,自尊、责任、爱情等等,但其实最简单的理由就是求生,不工作会饿死。
所以,现在的吴秀波一年大约有10个月都在拍戏,这个频率其实极累。也许这正是他曾经面临生存极限后的一种习惯。“我不敢不工作,首先是喜欢工作,另外也是生活的需要。”他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必须把该做的工作做好。而当初17岁的时候自己开了一家饭馆,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那种状态能做好才怪”。
不沟通是最简单的
采访和拍摄地点选在一个很大的剧场,只有不到10个人在空旷的剧场忙活,暖气就显得不那么给力了。吴秀波让助手买了一个煎饼,一边吃,一边用来捂手,他的手一直在抽筋儿。不过他却没有因此而“应付”,无论是采访还是拍摄,他都主动和记者、摄影师沟通。“冷点儿就冷点儿。要是互相应付,事情就很容易了,不沟通最简单,根本就不用来这儿了。你问10个问题。我让助理给你10个字就能解决问题。交流是一种照见,如果没有一点儿诚意,那就不如大家都自己呆着好了。”
拍摄的间隙,和吴秀波一起去剧场外抽烟,也许是环境光线从刺眼的摄影灯变到温暖的阳光,他的精神突然好了很多,身体也从裹着紧紧的大衣里舒展出来。这次拍摄的主题被定为摇滚乐队,或者说是怀念The Beatles的年代。吴秀波感言,在影视剧中崭露头角之前,他也曾作过驻唱歌手;年轻的时候,也曾一头长发玩儿摇滚。而如今,这个鬓角有些发白的男人已经能用表情、动作,而不是假发套或奇怪的装束,来表现4种不同性格的乐手了。
回复该发言
演了几年警匪剧,由于“有关部门”的政策导向,这个剧种消失了。但是老百姓都喜欢看枪战,因为人生的故事不过就是爱恨情仇、快意江湖。所以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新的剧种——谍战剧。谍战剧也是让吴秀波家喻户晓,甚至可以说是走红的一个主要平台。
这么多年演下来,在虚拟世界无论扮演英雄还是反派,吴秀波都觉得是一种独特的感受,这种感受类似于现实世界的代偿。戏是假的,它仅仅需要一个感情投注,类似于造梦。虽然一切在现实世界都不会得到解决,但也不用太过较真,得不到解决的那部分反而正是生活本身,演戏只是一个舒缓。
在这些谍战戏中,吴秀波的角色冲突大多来自于男人和男人之间的一种情谊波澜。他自己也说,“阳和阳的关系”肯定比“阳和阴”更好处理,更掷地有声。男人之间没那么多虚伪的成分,男女之间的那种虚伪也有合理性,不过太累了。
走弯路也是可贵的姿态
谈到他当年离开银幕的事儿,吴秀波说自己都在“走弯路”。一个人永远不走弯路难免太理想化了,人都妄图规避弯路,但是直路又往往走不通。而且人生如果不幸完美到一点儿弯路都没走的话,也太没意思了。对于自己走的弯路,吴秀波不置可否,他只强调,一个人争取一点儿价值的姿态至少是可贵的。他承认,如果那些年的生意场也是一个战场的话,他没有打赢。因为如果打赢了,那他现在就不会坐在这个剧场里和我们聊戏了。一个人有各种理由去工作,自尊、责任、爱情等等,但其实最简单的理由就是求生,不工作会饿死。
所以,现在的吴秀波一年大约有10个月都在拍戏,这个频率其实极累。也许这正是他曾经面临生存极限后的一种习惯。“我不敢不工作,首先是喜欢工作,另外也是生活的需要。”他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必须把该做的工作做好。而当初17岁的时候自己开了一家饭馆,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那种状态能做好才怪”。
不沟通是最简单的
采访和拍摄地点选在一个很大的剧场,只有不到10个人在空旷的剧场忙活,暖气就显得不那么给力了。吴秀波让助手买了一个煎饼,一边吃,一边用来捂手,他的手一直在抽筋儿。不过他却没有因此而“应付”,无论是采访还是拍摄,他都主动和记者、摄影师沟通。“冷点儿就冷点儿。要是互相应付,事情就很容易了,不沟通最简单,根本就不用来这儿了。你问10个问题。我让助理给你10个字就能解决问题。交流是一种照见,如果没有一点儿诚意,那就不如大家都自己呆着好了。”
拍摄的间隙,和吴秀波一起去剧场外抽烟,也许是环境光线从刺眼的摄影灯变到温暖的阳光,他的精神突然好了很多,身体也从裹着紧紧的大衣里舒展出来。这次拍摄的主题被定为摇滚乐队,或者说是怀念The Beatles的年代。吴秀波感言,在影视剧中崭露头角之前,他也曾作过驻唱歌手;年轻的时候,也曾一头长发玩儿摇滚。而如今,这个鬓角有些发白的男人已经能用表情、动作,而不是假发套或奇怪的装束,来表现4种不同性格的乐手了。
回复该发言
3 回复:吴秀波中年成名 简单比经验好
共有3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