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
  • |
  • 相册
  • |
  • 博客
  • |
  • 爽吧
  • |
  • 点评

股票的其他话题……

返回股票……


我收藏的爽吧……


外资增持 沪上基金股权频频生变

1 外资增持 沪上基金股权频频生变
whyme7772011-04-30 05:00:19 发表
近期,上海的基金公司股权增持和股权转让情况频频发生。中海基金前日公告称外方股东增资持股比例由15.385%提升至25%,就在一个月之前申万菱信基金和光大保德信基金也相继发生过外方股东增持或转让的事情。此外,还有传闻称外方股东有意急售所持有的沪上另外一家基金公司金元比联基金股份,目前看转让事宜尚未最终敲定。
从行业整体情况看,外资股东对持股的基金公司增资似乎已成常态了,而在此背后,中国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是吸引海外金融机构进军中国市场的最大诱惑。
多家沪上基金股权生变
中海基金的公告显示,外方股东法国爱德蒙得洛希尔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洛希尔银行)增加对其出资1666.67万元人民币。而在本轮增资过后,作为中海基金的第三大股东,洛希尔银行的持股比例由15.385%提升至25.000%。
2008年11月,洛希尔银行受让云南烟草兴云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所持有的中海基金15.385%股权,正式成为中海基金第三大股东。时隔两年半,洛希尔银行再次增资中海基金。洛希尔银行表示,增资中海基金是因为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的缘故。
与此同时,记者还获悉,洛希尔银行已经确定将亚洲作为自己的重要发展地区,并且已经任命三名资深人士担任银行“亚洲专属团队”主管。
实际上,近期外方股东增持基金公司频频发生。3月17日,光大证券将所持有的光大保德信基金公司12%的股权转让给美方股东保德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转让完成后,光大证券持有光大保德信55%的股权,而保德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有光大保德信45%的股权。
据了解,此次股权变化源于光大保德信基金成立之初的约定:在政策许可的前提下,适当提高外资的持股比例。
3月4日,申万巴黎基金因股权变动而更名为申万菱信基金。这是因为,为了满足“一参一控”的规定,巴黎银行将所持申万巴黎基金的33%股权转让给日本三菱UFJ信托银行株式会社。变更后申万菱信基金的股东及持股比例分别为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占67%,三菱UFJ信托银行株式会社占33%。
相比上述公司因为外方股东看好积极增持或为满足监管需求的股权变化,金元比联似乎就稍显无奈。早前就有媒体言之凿凿地爆出,外方股东比利时联合资产管理公司已经在寻求甩卖其股份,其寻求的转让价甚至低于出资。原因就在于公司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去年所管理的基金也遭遇了大幅的赎回,且暂时还未显示出已经改善的迹象。
成立于2006年的金元比联基金目前管理的规模大约13亿元,占市场比例约0.05%。公告显示,二月底原总经理离职,由公司原财务总监邝晓星2月24日起代为履行公司总经理职务,但期限不超过90日。对于风传已久的公司股权变动一事,金元比联公司人士回应南都记者称,目前尚未听到任何消息,外方人员依然在正常上班中。
行业股权变化频繁
如此频繁的股权变动在沪上绝对不算多见。上海一位基金业人士在听闻上述情况后表达了一定的惊讶。其表示,从2002年国内首家合资基金公司招商基金成立起,历经数年运作之后,外方股东根据基金公司的经营状况做出增持或者减持的决定也属正常,但近期的股权变化“从数量上看确实有点密集”。
总体来说,在外方股东的心目中,中国的基金公司都还属于会下金蛋的“母鸡”。记者明显感受到在国内A股市场震荡之下,外资股东对国内基金公司股权的兴趣丝毫未曾降低。
“看好中国经济发展这个判断几乎是公认的,而参股或者增持中国的基金公司自然是最便利的捷径之一。”一家曾经担任美国知名资管公司的基金公司副总裁告诉南都记者。
回复该发言
2 回复:外资增持 沪上基金股权频频生变
whyme7772011-04-30 05:00:19 发表
另外一位基金业人士则提醒道,如果只是外方股东增持股份的话,一般对于基金公司的经营不会有实质性变化,如果持股情况稳定或许还对业绩产生一定支撑。但如果发生了股权转让,外资股东出现了变化,由于管理层需要重新协调股东之间的关系,公司控制权可能会面临一些新的博弈和分配,人事上也会有一些变化,也或许会影响到基金公司业绩的稳定性。
从过往情况看,基金公司的股权变动一直都较为频繁。迄今为止,国内合计六十余家基金公司之中只有十余家自成立以来未发生股权变动,2010年全年国内更是有11家基金公司出现了股权的变动。
去年下半年的一项统计显示,有六家基金公司在9年内股权变更4次,有3家基金公司12年中被卖了5次。值得一提的是泰达宏利基金,该公司几乎每次发生股权的变化都会更名,其先后用过的名称有湘财合丰、湘财荷银、泰达荷银等。
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海外金融机构进军中国市场的步伐明显加快,其中参股、增持国内基金公司成为其进入国内市场的捷径,而外方股东频繁增持国内基金公司的股权就是最好的证明。
回复该发言
共有2帖子
图片链接:
插入图片  取消
视频链接:
插入视频  取消
音乐链接:
插入音乐  取消
内容: 图片视频音乐
  发帖赢积分  快捷键 Ctrl+Enter